既考虑到乘客安全,也考虑到司机安全;既考虑到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也考虑到乘客个人信息安全
公共交通是广大群众最重要的出行方式。然而,公共交通上各种纠纷和意外时有发生。如何破解?9 月 26 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举行,《江苏省公共交通治安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审议。据悉,这是江苏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立项、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将进一步筑牢公共交通治安管理安全防线。
江苏是公共交通出行大省。数据显示,全省已有 5 个设区市开通地铁线路,运营里程达 796.9 公里,开通地铁运营地级市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公交运营线路共计 5389 条,运营车辆 50247 辆,从业人员近 10 万名,位居全国前列。确保公共交通安全运行, 关乎广大百姓日常出行,关乎社会公共秩序和稳定。
另一个数据是:仅 2020 年以来,江苏共查处了 41 起乘客殴打公交车司机、抢夺公交车方向盘的妨害安全驾驶罪案件。与此同时,公共交通方面,偷拍、咸猪手等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也时有发生。
为此,江苏率先立法,极具现实意义。筑牢公共交通安全屏障,纵观整个 " 条例(草案)",对发生在公共交通上热点安全问题都有涉及。既考虑到乘客安全,也考虑到司机安全;既考虑到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也考虑到乘客个人信息安全。
针对乘客抢控公共交通司机方向盘等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 条例(草案)" 严令禁止,同时鼓励乘客对正在进行的妨害安全驾驶行为予以劝阻、制止。乘客制止相当于见义勇为,且具有一定危险性。从实施角度来看,期待立法层面能有更具体 " 激励措施 ",让乘客积极的 " 劝阻、制止 " 行为蔚然成风。
对偷拍、霸座等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条例(草案)" 规定,任何人员不得在场站、交通工具等对他人实施性骚扰或者偷拍、偷窥他人隐私等违法行为。乘客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得抢占、霸占为老年人、残疾人、携带婴幼儿乘客等设置的专座,或者以其他方式扰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
近年来,个人信息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特别是网约车,已成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出行工具。" 条例(草案)" 要求公共交通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不得违法收集、使用、泄露个人信息。值得一提的是," 条例(草案)" 还明确公共交通经营者应当建立重要岗位人员心理状况监测制度,对重要岗位人员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并实施动态监测。最大限度防患于未然,防止个别人员带病上岗,是一大亮点。从公共交通安全防范角度来看,此次江苏立法的最大意义在于,为社会公共治理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做了有益探索 , 积累了经验。
立法关键在于有效实施。期待 " 条例(草案)" 早日通过尽快落地,为全省的公共交通安全 " 保驾护航 "。
现代快报评论员 曹玉兵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