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9-27
深晚专访|广东深圳健儿全运创历史 全方位三大改革展成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7 日,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落下帷幕。第十四届全运会是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举办的首个国内重大综合性体育赛事,也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前我国举办的规格和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竞技体育组比赛中,广东深圳健儿发挥出色,夺得 15 金 13 银 21 铜合计 49 枚奖牌,创下历史最好成绩。

全运会广东省代表团副秘书长,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二级巡视员韩星元在接受深晚记者专访时表示,广东省体育局在项目布局、统筹竞技体育发展等方面给予深圳很大支持和有力指导。深圳运动员在全运会赛场争金夺银,为广东代表团创造佳绩做出了突出贡献。运动员和教练员们遵守赛纪和大会规则,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范,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老将传帮带,小将挑大梁

各方合力保障运动员创佳绩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体育发展政策、顶层设计方案。分管市领导多次到一线体育队伍调研,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加大竞技体育发展投入。全运会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领导曾相莱、张合运专门看望备战队伍,为参赛运动员做动员鼓劲。

本届全运会,共有 178 名深圳籍运动员通过预选赛和选拔赛入选广东省体育代表团,他们参加了竞技体育组 29 个大项的角逐。最终,深圳夺得的金牌比例为广东省代表团金牌总数的 27.7%,奖牌比例为 34.5%,均创下历史新高。

深圳的 " 老将 " 们在本届全运会当中表现十分抢眼,刘虹、陈定、梁美玉等人驰骋赛场多年,他们以身作则,向年轻队员传递着敢闯敢拼、永不放弃的精神,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34 岁的刘虹虽然未能在本届赛事拿到奖牌,但她带着疲惫的身体完赛并拿到第四名,得到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对手的尊重。老将们的坚持,为年轻一代感受、传承深圳竞体精神打下坚实基础。

本届全运会,有 115 位深圳籍运动员首次参赛。游泳赛场上的汤慕涵、陈俊儿、陶冠男,跳水比赛中的欧阳钰、吴鲁贤,体操项目的欧钰珊,射箭比拼中的林良文 …… 新队员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挑起大梁,展现了年青一代深圳运动员的责任和担当。汤慕涵、欧钰珊等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的队员,克服困难,调整状态,积极备战,在全运会赛场上再次绽放光芒。

韩星元介绍,本届全运会,市政府各职能部门支持和关心运动员备战工作,各训练单位、各区政府体育部门全力参与到备战工作中,合力保障运动员创佳绩。深圳体育人才的涌现,离不开教练团队的培养。深圳教练员团队使命感强、责任心重,按照广东省体育局各管理中心的统一部署,在选材育苗方面结合自身项目特点,结合运动员的发展情况,精心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悉心培养每位运动员,多年的努力终于收到成效。本届赛事过程中,深圳的教练员都会前往赛场观看弟子们的比赛,并与省队教练沟通,在运动员遇到困难时予以帮助。深圳市体工大队曲棍球队教练李娟就冒雨前往赛场,为联合队球员梁美玉和广东队的 10 名弟子助威,做好保障工作,帮助他们成长。

深圳竞体实力腾飞

" 上下联办 体制内外结合 " 成效明显

近年来,深圳市全方位构建培养体系,打造竞技载体,完善训练模式,为深圳竞技体育实力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深圳一方面全方位构建培养体系,体教联合与内外联动 " 齐头并进 ",推动体教联合,坚持内外联动,丰富项目布局;另一方面全方位打造竞技载体,品牌赛事与阵地建设 " 两翼齐飞 ",打造本土竞技体育赛事品牌、竞技体育坚实阵地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系;同时全方位完善训练模式,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 " 同频共振 ",强化师资力量,创新选培平台,畅通输送渠道。

本届全运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体育总局推出了新的政策。奥运联合队组队参加全运会就是一大创新,这项政策更有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为国家输送运动员,同时通过全运会的平台,锻炼国家队队员的水平。一些广东深圳运动员受益于这样的政策,如曲棍球梁美玉、花样游泳王芊懿等,都以奥运联队队员的身份拿到金牌。

韩星元表示,广东深圳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上下联办 体制内外结合 " 的举措收到不错成效。" 上下联办 体制内外结合 " 是深圳竞技体育理念发展的理念基础,深圳市与广东省在游泳、U19 篮球等项目联办共建队伍。本届全运会,广东深圳游泳健儿辈出,汤慕涵、陈俊儿等队员取得佳绩,正是共建队伍取得的成果。深圳俞金刚、杨立平两位教练,同时被聘为广东省游泳中心教练,带深圳运动员训练,省市资源叠加后,能更好保障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广东深圳确立了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发展,久久为功,不急功近利的思想,竞技体育备战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梯队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体教融合成果得以更好转换。韩星元表示,深圳在场地设施建设,项目布局,体教融合政策,选拔机制建立等方面,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训练,同时加强运动员文化学习,增强他们对体育的理解,对体育发挥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反过来促进运动员主动参加科学训练,主动配合教练,对自身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本届全运会,深圳队取得佳绩的背后,也暴露出一些不足:竞技体育基础仍不够雄厚,尖子运动员规模依然不大,项目分布不广,三大球以及乒羽等群众影响力大的项目,备战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梯队建设有待进步完善,师资力量不足,没有形成复合型教练团队;训练场地不够,科学训练,选材意识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都是深圳竞技体育今后的努力方向。

办赛事办城市

为粤港澳全运会做出深圳贡献

2025 年,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 粤港澳联合承办全运会有利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更好地发挥体育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的独特作用。

作为粤港澳全运会重要赛区之一,深圳将抓住双区驱动、双区叠加黄金发展期,以及举办全运会的契机,继续做好 " 办赛事,办城市 ",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深入开展体育交流互动,推动新时代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促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提升深圳的影响力。

韩星元表示,接下来在办赛方面,深圳将按照广东省体育局的统筹,积极落实和参与筹办工作。在场地建设方面将会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组织机构方面也会有更多的参与。在参赛方面,深圳将积极为广东省输送新鲜血液优秀后备人才,跟踪服务和保障好深圳运动员参赛,更多承接广东队共建队伍的任务,在竞走、网球等项目扩大共建队伍规模,主动承担省体育局交予的任务,整体拔高深圳竞技体育备战和发展水平,为建设体育强省,体育强国做出深圳贡献。

深圳晚报记者 黄文 林炜航

相关标签

深圳 全运会 体育 广东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