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09-27
合肥瑶海:组织工作“三驾马车”成就老工业区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党建、干部、人才被称为组织工作的 " 三驾马车 "。瑶海区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围绕全区 " 六新六跨越 " 的发展路径和 " 过千亿、做示范 " 的目标,该区组织工作明确 " 抓基层打基础、优班子强队伍、建机制聚人才 " 思路,实施党建强基固本 " 十大提升 "、干部凝心铸魂 " 十大工程 "、人才汇智聚力 " 十大行动 ",让组织工作这台红色引擎动能满满,成为推动区域转型的最大内生动力。

党建引领——党旗飘扬在项目现场

" 十四五 " 开篇之年,在新发展格局下,合肥市倾力推进骆岗公园、东部新中心、西部运河新城、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和新桥科创示范区五大重点片区建设," 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多极支撑、岭湖辉映、六带协同 " 空间新格局下,合肥东部新中心肩负着老城更新与东部崛起的重要使命。

而在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战场上,高高飘扬的党旗格外醒目。目前,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片区已经完成征迁 22.75 万平方米,市博物馆、市儿童医院等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即将完成,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郎溪路快速化改造等 21 个市区重点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合肥一中东校区项目从立项到施工只用了 159 天,跑出了 " 瑶海速度 ",目前该项目现场党员突击队日夜奋战,楼高如 " 雨后春笋 " 般天天见长,明年 9 月就将建成投入使用。

党旗飘扬在合肥一中东校区建设现场/图

" 将党的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瑶海区委书记陆勤山表示,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发展和瑶海转型崛起,无论是生态环保、老城更新、产业发展、回迁安置等,必须坚持 " 项目为王 ",各级党组织必须要当好项目建设的排头兵。在瑶海区,负责合肥东部新中心项目投资建设的东投公司党委建立 " 党委统一领导 + 项目党小组具体落实 + 党员示范岗带头推进 " 的 " 三位一体 " 党建助推项目的运行机制,明确党员骨干作为联络员与 11 个项目党小组建立常态联系,及时了解项目最新进展和服务需求,各项目党小组在阵地一线设立 " 党员示范岗 ",成立 " 党员先锋队 ",全力保障各重点项目快马加鞭。

党建固本强基怎么去做?瑶海区严格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年度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全市首个 " 小个专 " 综合党委," 书记工作室 " 项目," 活力瑶海、红色领航 " 工程," 提能育苗 "" 网格聚力 "" 三抓三促 "" 红色风景线 " 四大行动, " 两单五微 " 做法进入城市基层党建 " 领航 " 计划省级示范库。一件件基层党建的创新事,成就党组织吸引力、号召力、战斗力。

干部培养——在一线发现放一线成长

" 区位优势不如干部优势 ",复兴大业关键在党,党的事业关键在人。肩负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使命的瑶海区,坚持德才兼备,以选贤任能为导向推进干部队伍建设走深走实,牢固树立 " 重基层、重实绩、重干净 " 用人导向,把干部放在一线去发现、去磨砺。

复兴公司是负责瑶海区安置复建点建设的国资公司,老城更新的效率、效益怎么样,公司用人就成了关键。公司从建立党委的那一天起,就积极探索 " 党建 + 项目 " 模式,打造 " 学在一线、干在一线、练在一线、成长在一线 " 的四个 " 一线工作法 ",鼓励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等关键岗位开展党员练兵比武竞赛,先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3 人、新发展党员 2 人、提拔使用 2 人进入公司中层。

" 政策优势不如服务优势 " 。无论是打造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区还是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瑶海要发展,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服务发展的能力是发展的关键。2021 年上半年瑶海区委常委会议共研究干部任免 53 人次,提拔重用 16 人次,其中一线干部 8 人。"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 的做事创业信念在干部梯队中深入人心。一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进入区管领导班子,上半年共提拔重用 8 名 80 后年轻干部,其中 2 名 35 岁以下干部进入大兴镇党委班子,一批 90 后干部从机关单位走入街道社区,扎根基层一线,在服务群众中锻炼成长。

" 让社区多个帮手 " 活动进小区倾听民声/图

干部队伍锻炼了,发展成效明显了。今年以来,瑶海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 " 工业锈带 " 变 " 生活秀带 ",受到国家发改委表扬;在全省率先开展 " 办好一件事 " 线上线下场景应用改革,六类行政权力事项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减至 2.33 天;发动 14000 多名党员组建 462 支党员突击队抗疫情战汛情," 两场硬仗 " 赢得了民心、锤炼了队伍、提振了精神。

菁英汇聚——人才强区助力产业立区

上世纪 50 年代起,上海 58 家企业内迁到瑶海,成为日后合肥 " 工业立市 " 的 " 家底 ",这些企业更带来了合肥第一代产业人才。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瑶海区号角嘹亮、坚定不移实施 " 产业立区 " 战略,人才工作也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高点。

今年以来,瑶海区以 " 产才融合 " 为切入点,以 " 瑶看东方 • 海聚英才 " 十大行动为抓手,拉动人才工作引擎,通过 " 产业 + 人才 "" 项目 + 人才 "" 高校 + 人才 "" 平台 + 人才 "" 激励 + 人才 "" 服务 + 人才 " 等办法,持续推动 " 人才强区 ",助力 " 产业立区 "。

2021 年 " 绿色通道 " 引进全国 39 所重点高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座谈会现场/图

该区将科技局、商务局、投促中心等 " 五大主导产业 " 主管部门纳入 " 十大行动 " 工作专班,紧盯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靶向引进一批补链扩链增链的人才创业项目落户。今年共计发放企业、项目、人才、团队扶持、奖励资金 1807.74 万元,招商引才项目落地 42 个,总投资额 38.7 亿元。另外,该区还与中科大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合作共建 " 长三角前沿科技孵化平台 "。引进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线下项目,完成影响瑶海发展的重大课题——瑶海区五大主导产业发展路径及突破课题研究。

" 产才融合 " 有创新,瑶海开展 " 双向培养 ":全区选派 12 名年轻干部,充实到文化创意、金融招商、大健康、建筑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商贸服务 6 个招商小组,把优秀的党员干部培养成项目招商的业务骨干,把招商的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扎扎实实的人才工作也换来了累累硕果。今年以来,瑶海区新签约重点招商项目 50 个,协议总投资 90.5 亿元,推荐申报省市区人才项目 70 余名,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51 余个。

城市老工业区转型中,怎么开展基层党建、培养什么样的基层干部、汇聚什么样的发展人才,围绕 " 十四五 "" 过千亿、做示范 " 的转型发展目标,瑶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通讯员 解琛 关堂所

相关标签

合肥 博物馆 大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