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09-27
真实的“大女主”,可比《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狠多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以女子身份入学,学习、恋爱、查案样样都行,这样的大女主你粉不粉?

最近,甜宠剧《国子监来了个女弟子》正在热播,不少人都追着女主求发糖。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心生疑问:

电视上的大女主爽剧,看是看了,爽也爽了,然后呢?现实中的可操作性也太低了吧。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卷》局部

可事实上,在清代,真的有人拿到了大女主剧本,成为了人生赢家。

她是名门之后,先祖大名,举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她双商极高,出嫁后难处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都不叫事。

她是随园老人袁枚得意的女弟子,她的才情被袁枚比作蔡文姬,大清文坛提起她,无不竖起大拇指;

十里八乡的文人墨客、妇孺老幼都来找她题诗,搞得她家门口乌泱乌泱,即使如此还是一字难求。

她叫屈秉筠。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左一为屈秉筠)

1

生于江苏常熟的屈秉筠从小就听长辈说:咱们家,是屈原的后代!

也正因为如此,老屈家人身上,都有种特别的 " 桀骜劲儿 "。

△屈原

她爷爷的爷爷的曾祖,读了一辈子书,因大明亡了国,把碗筷都摔了,绝食而死。

传到屈秉筠爷爷的爷爷那代,他们家就已经是 " 九世儒业不坠 " 了。读书风气越来越盛。

屈秉筠爷爷学问人品都没得说。老人家当官那会儿不仅兴建书院,还捐下百亩义田。

街里街坊都传老屈家 " 一门好义,四代同心 "。

而屈秉筠的境遇却没那么顺利。

两岁时,她母亲去世,不久,父亲也早亡。只留下她和弟弟由爷爷奶奶抚养。

她还早早患上了肝病,每日饱受病痛的折磨。

长大后,她写下这样的句子:" 恩重每思孤露日,感深岂为肃霜天。"

童年悲惨的经历,往往是能否成为主角的试金石。纯路人会自暴自弃,怨命运之不公,怪生活之多舛。

但作为一代大女主,屈秉筠则是化悲痛为力量,6 岁就学经学、先秦哲学、历史还有文学。

△屈秉筠《水仙图》

她还学会了女红、书法、烹饪、刺绣、琴艺 ……" 兼工吟咏,女红针黹,靡弗精敏。" 反正样样精通,什么都行。

出阁前,她已经练成了所有必要的技能,下面开始自己的主角之路吧。

2

在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的年代,婚姻绝对算得上是文学创作的绊脚石。但在大女主的剧本里,这都不是事。

18 岁时,屈秉筠嫁给了同乡的赵同钰。

赵家是常熟有名的望族,赵同钰也被列入 " 虞山四才子 "。

在这场志趣相投的婚姻中,两人琴瑟和鸣,被当时的人比作赵明诚和李清照。而屈秉筠则摆摆手说,不敢当不敢当。

△李清照

一脚踏入婚姻,屈秉筠非但没有被羁绊,反而通过写诗把复杂的家庭关系处理得井井有条。

有一次,屈秉筠的婆婆得了严重的口腔溃疡,屈秉筠在病榻边悉心照料。面对无法进食的婆婆,屈秉筠十分忧心,甚至因为自己也在病中而无法全力照料婆婆感到愧疚。

她把这段经历写到了《侍姑疾》一诗中,屈秉筠的婆婆看到了这首诗,也从中感到慰藉。

因为诗歌,屈秉筠和小姑子赵若冰也成为了知己。

她们一起论诗,外出寻找诗兴。赵若冰回到婆家,许久没有回来,屈秉筠写下《洞仙歌 · 迟若冰不至》,表达对她的思念。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卷》局部

宅斗大戏在大女主的剧本中是不存在的,赵同钰有两个妾,一个叫春芜,一个叫徐小淑。

屈秉筠在写诗时,会让春芜准备笔墨和纸,初稿写成后总念给春芜听,偶尔也会和春芜谈论诗歌,还鼓励她读诗和写诗。

徐小淑嫁入赵家前,就久闻屈秉筠的诗名,对她十分尊敬。她俩经常一起夜晚坐谈,并写诗记录她们的谈话。

屈秉筠去世后,徐小淑悲痛不已,当被要求替代屈秉筠成为继室时,她说:" 暂摄不敢辞,然君宜继室。妾终侍夫人地下耳。" 第二年,徐氏产下一子后,为完成心愿绝食而死。

屈秉筠很喜欢家中厨娘的女儿陆安和,常教她作诗。聪慧的陆安和,很快就能从唐诗中选出自己钟爱的句子并编成诗册。

14 岁时,陆安和因病去世,屈秉筠悲恸不已,为她写了两首诗,其中一首《哭蕙纕》,被袁枚评价为 " 情真语至,一字一泪 "。蕙纕,正是陆安和的字。

3

1783 年,67 岁的袁枚俨然已是大清的文坛盟主。

△袁枚

也是在这一年,他收下第一位女弟子陈淑兰,这一举动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诗歌界百花斗艳的局面。

再往后的日子里,越来越多女弟子拜在他的门下。这一年,海棠花开得正好,袁枚这里来了位访客。

客人将两卷自己写的诗交到他手上。

一辈子著作等身的袁枚,读了之后,不由得为之一震,感慨:" 叹中郎为有后矣!"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局部:卷尾袁枚跋文

啥意思?中郎的后人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蔡文姬。

汉末动乱,蔡文姬被劫走,在匈奴生活十二年,并写下《胡笳十八拍》,可谓一代传奇奇女子。

这位被袁枚比作蔡文姬的奇女子,正是我们上面提到的屈秉筠。

屈秉筠也顺利拜在袁枚门下,成为弟子群中的活跃分子、灵魂人物。

△《十三女弟子湖楼请业图卷》局部

1796 年,屈秉筠组织了一场由 12 位本地女诗人参与的诗会,邀请她们在家中共同庆贺 " 花朝 ",并请画工将她们画下来,有意媲美于当时流行的男子 " 雅集图 "。

有趣的是,由于不想用自己的名字,于是 12 位诗人决定借用古装美女,并选择了 12 位古代美人画像。

她们各自穿着不同的古典美人服饰,扮演每月不同的花神。

言采凤装扮成谢道韫,称作二月兰花神。鲍印扮作杨玉环,称作四月牡丹花神。那么屈秉筠自己呢?

她将自己装点得雍容华贵,原来她扮的是虢国夫人,称作三月梨花神。

△《虢国夫人游春图》

主角登场,此时的她就如同镶嵌在大清文坛上的一颗宝石,娇娆、柔美,光彩夺目。

4

因为独一无二是诗才,屈秉筠赢得了一大批粉丝。

十里八乡都听说了她的大名,托人找她题诗的人踏破了门槛。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屈秉筠每天不是写诗就是绘画,以飨粉丝。

但偶像光环之下,是越发糟糕的身体。她的肝病变得越来越严重,丈夫说,她一度卧床数月不起。

当她在病榻上写诗或作画时,洒落在身边的墨汁与药汁混合在一起,弄脏了床边的桌椅。

这天,她像是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

△《韫玉楼集》

1810 年 8 月 19 日,她为自己画了一幅自画像,还留下了对一生的总结和自评:

子神胡臞?集于枯也。

子颜胡愁?气在秋也。

子为谁耶?兰之衰耶,菊之萎耶。

最后她还不忘霸气十足地补一句:

" 噫!其我祖《离骚》之遗耶?"

临终前,屈秉筠将自己的画作一一送给家人,又令婢女将诗稿收集起来全部焚毁。

幸好赵同钰及时回家,从婢女手中夺下诗稿藏了起来,告诉妻子诗稿已经焚烧了。一年后,赵同钰将诗稿刊刻成《韫玉楼集》,得以传世。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子扬 张然 / 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