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联系起来看,历史跨度有点大,127 年!
湖北枪炮厂,1894 年在汉阳建成,一炮震惊世界,一炮推翻千年帝制,一炮赶走日寇。
快舟一号,2021 年 9 月 27 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吉林一号高分 02D 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快舟一号,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出口。
" 武汉造 " 品牌强市,2021 年 9 月 27 日,武汉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做响 " 武汉制造 " 品牌三年行动计划》,决心擦亮新时代 " 武汉造 " 品牌。
127 年间,武汉始终传承着 " 智造 " 基因,并在不同时代的高新科技进步中,与时俱进,一代代裂变,从军工,到国计民生,武汉制造一直保持着 " 大国重器、制造重镇 " 的引领地位。
从晚清到新中国," 武汉造 " 挺起中国脊梁
不要以为老 " 汉阳造 " 就没有 " 智造 " 基因,在当时,它可是具有全球最先进的 " 智造 " 技术的。
晚清时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到湖北后主持创办的军工制造企业,原名湖北枪炮厂,于 1892 年动工,1894 年建成,虽然创建时间晚于上海、南京、天津等地军工企业,但由于不惜巨资从德国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制造连珠毛瑟枪和克虏伯山炮等成套设备,所生产的汉阳式 79 步枪(汉阳造)、陆路快炮、过山快炮,均是当时较先进的军事装备,因此,成为晚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军工企业。
" 汉阳制造 " 也成为质量、品质的代名词。时至 1911 年武昌起义,战事激烈,起义军使用 " 汉阳造 " 的枪炮,炮轰清总督府,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辛亥革命。" 汉阳造 " 还是中国打赢抗日战争的重要功臣之一 , 被誉为 " 吹响了中国工业革命的号角,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脚步。"
9 月 27 日,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议《做响 " 武汉制造 " 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等,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湖北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做响武汉制造品牌,培育武汉制造新动能,擦亮新时代 " 武汉造 " 品牌。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毛泽东提出了 " 工业以钢为纲,农业以粮为纲 " 的战略方针。带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同斯大林会谈,打开了引进先进技术的大门,签署了事关民生、科技、军工、国防等 156 项工业基础的重大设施和装备,武钢就是建在武汉的特大型项目,其技术含量在当时也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武汉担当起用新钢材锻造中国脊梁的历史使命。
以前沿技术为核心,武汉 " 智造 " 翻开新篇章
2016 年 9 月 26 日,就在汉阳造故土上,武汉 ( 汉阳造 ) 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来自美国常青藤盟校、欧美同学会、南洋理工大学、台湾长荣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的一批著名专家齐聚武汉市汉阳区。共商如何打造国内最高端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中心、人才实践基地。
世界科技进步总趋势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必将统领未来制造业。
当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工程这个时代,各种新技术都在引领或者正在引领着制造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条件下,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 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的趋势,智能制造成为发展的方向。"
对于中国的制造业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向创新驱动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转变,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一些差距,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进一步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来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去年 5 月,武汉有 14 个招商引资项目涉及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占比近两成,包括海康威视武汉智能产业园、京山轻机智能机器人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项目等。其中,田长霖人工智能产业园将打造包括中美合建国家级人工智能研究院、博览中心、企业孵化器、智慧研究院等。
今年 5 月,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采取边建设边招商的方式 " 腾笼换鸟 "。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近 30 家,其中包括东风自动驾驶领航项目、车百智能网联研究院、NvidiaInception 孵化中心(华中区)、百度云智学院、国家电投氢能公司、火炬孵化器等业内知名企业,科技园推动人才、技术、企业和产业紧密结合的 " 政产学研用 " 链条已初步形成。
…………
从理念到具体实践,武汉每一步都紧紧抓住了技术升级换代这一核心生产力要素,就如当年张之洞不惜血本引进最先进的德国技术一样,核心技术高起点,一起跑就先声夺人。
两个三年计划,武汉 " 智造 " 从改造到品牌升级
老工业重镇如何焕发生机,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题。从张之洞的汉阳造,到新中国的武重、武钢、武船等等,曾经都是国之重器。厚重的历史不是包袱,而是财富!武汉一直在寻求与历史相处并创造新的历史的方式,并找到了——武汉制造到 " 智造 " 的科技裂变核动力。
2019 年,武汉率先实施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诊断服务 2158 次,改造 765 家数字化生产线。接下来,武汉将力争再利用 3 年时间,建 100 家智能工厂,建成 " 数字化产线——智能工厂——标杆工厂——灯塔工厂 " 四级联动的未来工厂梯队建设模式。
如今,武汉又在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提出做响 " 武汉制造 " 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立足转型升级,以品牌振兴推动武汉制造振兴,推动武汉制造迈向高端制造、品质制造、数字制造、绿色制造,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实现从 " 汉阳造 " 到 " 新武汉造 " 华丽转变。
来自全市工业经济的统计显示,今年 1 月至 7 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3%;工业投资增长 52.6%,其中,技改投资完成 500.7 亿元,增长 125.9%。制造业依旧是武汉高质量发展的 " 主引擎 ",稳增长、保发展的 " 压舱石 "。
从晚清时期的枪炮,到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成功投产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到新中国一批 " 武 " 字头企业,再到现在的 " 武汉智造 ",迈向 " 智 " 造大城的武汉,继续着这座城市百年制造、技术领先的光荣。
作者:叶子秋
编审:郑先耀
【时话实说,当下热点,冷静表达—— ZAKER 新闻丨湖北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