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28
《江苏文库·史料编》之《柳兆薰日记》:一个离乡地主的逃亡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柳兆薰日记

[清]柳兆薰 撰

2019 年 01 月

凤凰出版社

内 容 介 绍

1862 年农历 7 月 12 日夜,江苏吴江的大地主柳兆薰刚刚搬完行李,准备在船上凑合一夜,第二天清晨乘船举家逃往上海。

柳家世居吴江汾湖镇大胜港村,有田 2740 亩,在太平天国苏福省治下也已生活了两年。

两年前,太平军数万大军东征苏南浙北,江南最富庶的地方沦为战区,官员、商人、地主纷纷携眷逃离。

柳兆薰在他的日记本里写道,1860 年初,太平军攻杭州时,吴江地主已 " 惶惶不安 "," 有暗中迁徙者 "。

太平军一到吴江 , 许多地方的农民便乘乱而起,杀死地主,拒不交租,并夺占了部分土地,地主们纷纷哀鸣 " 租籽无着,难以糊口 "," 真从来未有之危急也 "。

到 1862 年,战局整体逆转,整个苏南浙北作为重要的牵制战场,即将再度迎来太平军与清军之间的惨烈搏杀。

逃!这是柳兆薰此刻唯一的念想。一路上还要躲避乱民、土匪,船走走停停,开了大半个月,直到八月初三才抵达上海。

未经炮火的上海租界,成为柳兆薰理想的避难所。他们全家安顿在新北门外新开河一带法租界内,有两进平屋,五间楼房。

据统计,这一年,涌入上海租界避难的人口一度达到七十余万," 江浙两省绅商士庶丛集沪城 "。

初到上海租界,柳兆薰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货币不通行。中国制式银元 " 本洋 " 在租界不能用,他不得不贱卖了手中的部分 " 本洋 " 换成 " 英洋 ",用来生活。

但是,有经商头脑的人,上哪都能发现商机。到上海后不久,柳兆薰便开始利用 " 本洋 " 与 " 英洋 " 间常有变动的兑换价格,从事银元投机买卖以获取汇率差价。他经常在日记中详尽地记录 " 本洋 " 与 " 英洋 " 的最新兑换价格。

不差钱的 " 城居地主 " 柳兆薰,在上海过了一段闲适的生活,读书、画画、下棋,好不快活。

1863 年冬,柳兆薫带着从上海投机银元赚来的钱回到了老家。彼时,吴江又回到了大清王朝的统治之下,但他的许多亲朋好友都已在战乱中死去了。

柳兆薫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刚回家那段时间,他忙着整理田亩账册、重新向吴江县登记田籍,还有很多时间都在遍访十里八乡的亲朋故交,感叹重逢不易。

作者简介

柳兆薰,吴江芦墟胜溪人,柳亚子曾祖父,一位拥有 " 三四千亩 " 土地的乡绅。他在日记中详述了太平军进入吴江芦墟、黎里的乱象。

柳兆薰曾逃亡上海,记有 " 上洋(上海)繁华如故,屋价极昂,居之亦颇不易 "," 可暂,断不可常,茫茫世界,乐土难觅 " 等感受。1863 年李鸿章克吴江,作者返回吴江,重新登记田亩,整理家业,参加省试。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然

相关标签

江南 吴江 上海 江苏 逃亡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