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9-29
深晚报道|用生命发声,深圳作家李兰妮新书《野地灵光》研讨会在京举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8 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李兰妮《野地灵光 : 我住精神病院的日子》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上,来自评论界、出版界、医学界等各界专家分别从不同角度肯定了《野地灵光》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认为该书是用生命写出的作品,为当代纪实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可能。

李兰妮是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也是深圳市作家协会主席,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从 1981 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有四十年创作经历。今年 8 月份,李兰妮长篇纪实文学《野地灵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从准备深扎体验生活到作品创作出版历时七年的书,记录了作者在广州惠爱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住院治疗的过程。作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亲身感受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的忧欢苦乐,揭开笼罩其上的误读与偏见,还原具体鲜活的人的样貌,探寻那道少为人知的幽暗深谷,揭示那个特殊领地的心灵奥秘和希望之路。

"(她)自己走到野地里去,然后在野地里点起一盏灯,点起一堆篝火,她为此付出的一切,都让我们满怀敬意,也使得我们应该郑重地看待这部作品。"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研讨会上表示,《野地灵光》这本以非虚构方式来处理精神病院和精神病人这个群体的文学作品,非常有意义和价值。可以说,李兰妮做了一个开拓性的工作。这部作品既有现代学术的、心理学的、精神病学的、很广泛很深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持,更为可贵的是,李兰妮自身深入精神病院,对于精神病人群体感同身受的体察、领会、了解的现场性,这两者加在一起使得这本书非常独特。

对此,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也表示,这部厚重的文学作品,不但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疗愈人心的社会价值。他认为,李兰妮在书中真实呈现精神病人的苦痛和渴望得救的生命状态和生活状态,对精神疾病的生理、病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进行了认真思考,难得的是她大致梳理了世界精神医学史、中国精神病院百余年历史的重要结点,力图解开精神疾病领域的种种误区,向读者展示精神健康的进步理念。这是文学和精神病学的极大跨界,因此,《野地灵光》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同时它应该成为我们现代每个人的心理读本,它具有超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

此外,当天参加研讨会的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梁鸿鹰、施战军、徐可、刘玉琴、黄悦勤、刘琼、李朝全、王国平、赵萍、刘稚、刘大先、赵宁、岳雯、李壮等评论界、出版界、医学界专家出席会议。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主持并作总结发言。与会专家们认为,《野地灵光》这本书是建立在个人亲历和个人体验基础上的纪实作品,也是一部精神病患者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进行个体实验的科学日志,充满了人文关怀。

据悉,李兰妮 2003 年初确诊抑郁症,于 2008 年出版《旷野无人——一个抑郁症患者的精神档案》,真实讲述了自己的患病经历、症状,以及生理、心理和家族、社会、文化的成因。2013 年又出版《我因思爱成病——狗医生周乐乐和病人李兰妮》,分享 " 狗医生周乐乐 " 与自己温情陪伴的经历,传递了一种情感疗愈抑郁的可能。在与反复发作的抑郁症进行近二十年的抗争中,李兰妮还做了大量公益讲座,并参加央视《开讲啦》等电视节目,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向公众传播抑郁症乃至精神疾病相关的知识。此次再次书写纪实文学,既是患者又是作家,走出精神病院的李兰妮说:" 身处孤独绝望的人啊,你要相信,野地里,一定会有一束爱的灵光为你而来,陪你走出无人旷野。"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相关标签

北京大学 研讨会 文学 永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