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09-30
佛山禅城区驻四会市大沙镇工作队: 念好乡村振兴“稳字诀” 推动产业升级开新篇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大沙镇岗美村的四会市国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采用数字化养殖,更方便安全,产量更高。

兴产业,引进 400 亩渔光互补项目、推广数字化水产养殖;推农旅,准备利用当地禅宗文化、疍家文化、生态资源开发旅游;防返贫,汇聚各方力量建房,不让患病母子无家可归 …… 新快报记者日前走访发现,驻镇近三个月来,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带着 " 铁军精神 " 和 " 四干精神 ",已经有序地啃下一个个硬骨头,为乡村振兴开了一个好局。

兴产业

引进新项目推广数字化 推动水产养殖产业升级

" 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 ",在大沙镇委、镇政府,驻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 " 驻大沙镇工作队 ")牌匾上面,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十字重要指示精神,时刻提醒工作队谨记乡村振兴的重任。

驻大沙镇工作队由来自佛山市禅城区交通运输局的吕洁、佛山市禅城区委区政府办公室的骆祖群、佛山市禅城区民政局的朱树恒、佛山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赖智谋、佛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吴守生组成。女队长吕洁告诉新快报记者,佛山市禅城区是革命烈士陈铁军的故乡,他们也是带着 " 铁军精神 " 来进行组团式帮扶的,因此工作队特别强调要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纪律规矩、担当作为、能力本领和工作作风。两个月来,在这位柔中带刚的女队长带领下,工作队员从不认识,到慢慢形成共识,扎实践行佛山市驻肇庆帮扶指挥部 " 三深入三围绕 "(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围绕乡村振兴办实事、围绕农村农民办实事、围绕村居需求办实事 ")的精神,把 " 想干、敢干、会干、快干 " 的 " 四干 " 精神发扬到驻镇帮扶战线中。

■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到镇上的水产养殖基地走访调研。

正是这种 " 铁军精神 " 和 " 四干精神 ",使驻镇工作队和大沙镇在短短两月内就攻下了第一个产业振兴项目—— 陈冲村 400 亩渔光互补项目。

大沙镇副镇长梁广文介绍,大沙镇的水产养殖占了农业非常大的比重,全镇有近 6 万亩的水产养殖面积,养殖户多达 2500 户。因此,在产业振兴上,水产养殖的提质增效至关重要。

吕洁说,工作队发现,整个大沙镇还没有渔光互补这种新型高产值、环保的水产养殖模式,于是和大沙镇积极联系时代永福电力有限公司进驻陈冲村,试点渔光互补水产养殖模式。工作队还将村民代表请到台山考察,并逐一做好思想工作。9 月 29 日项目顺利签约,时代永福预计投资 1 亿元,年发电量 2200 多万吨,年产值可达千万元。

陈冲村党支部书记罗柱荣表示,新项目投产后将带来多个积极影响。首先,新合同将每亩的租价提升到 2750 元,每年村集体收入 110 万元,比以前增加 30 多万元,按照意向协议及相关递增模式,20 年将累计超 2300 万元,而且拉动了当地土地普遍的租赁价格。其次,如果项目开展得好,也会对其他村民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合作方还带来了修路、装路灯等配套项目,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驻镇工作队员、驻陈冲村第一书记赖智谋说,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村集体收入的增加将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希望通过这个渔光互补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大沙镇的立体养鱼和科学养鱼,让更多农户持续增收。

除了引进新项目,驻镇工作队和大沙镇还大力推动数字化养殖。在岗美村的四会市国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长、大沙镇水产养殖协会会长马国斌轻轻点开手机 APP,所有鱼塘尽在 " 掌 " 控,每块鱼塘的溶氧度、PH 值、温度等都能实时查看,池中的增氧机等设备也能通过手机随时开关。

马国斌告诉新快报记者,跟传统的水产养殖不一样,数字化养殖更安全、节能和便于操控,对比后发现产值也更高。目前合作社有鱼塘约 8000 亩,带动了附近 130 户农户跟着一起养殖。合作社主要养加州鲈、黄骨鱼、生鱼、脆肉罗非鱼等中高档鱼种,去年实现产值 3000 多万元,今年有望翻一番。合作社同时还带动了 300 多人就业,普通工人月薪都达到了五六千元。

梁广文表示,目前大沙镇实行数字化水产养殖的面积有 7000 多亩,今年预计将推广到 1 万 -1.2 万亩,希望通过产业升级推动大沙农业高质量发展。

■大沙镇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新自然风光秀丽,是市民游玩的好去处。

推农旅

利用文化生态优势 深挖旅游发展潜力

驻镇工作队通过深入调研还了解到,大沙镇在农旅方面也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

大沙镇镇长胡斯东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沙镇是一个工业大镇,三江汇流,交通路网发达,距广州市 58 公里、肇庆市区 50 公里,位于广佛肇 " 一小时交通圈 "、粤港澳大湾区 " 两小时交通圈 " 范围内。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当地禅宗文化、疍家文化、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探索打造大沙特色农旅之路。

大沙镇安平村有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宝胜古寺,在珠三角的名气不小。寺内至今保留着梁公圣佛的真身,还有元代和清代雍正、乾隆、咸丰、光绪期重修的碑记及梁柱石刻楹联。

■大沙镇安平村宝胜古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历史悠久,在珠三角名气不小。

胡斯东表示,宝胜古寺计划进行升级改造,建成禅宗文化园,附近也会进行配套建设。在一旁的上隆自然村牌坊附近,吕洁指着一幅规划图告诉记者,这是由驻镇工作队和镇政府牵头督导,村委会协调运作,村民们自觉自动参与形成的乡村建设规划图。在未来,村里将铺上沥青村道,建好亲水平台、休闲景观带等设施,力争把上隆村打造成特色精品村。

在大沙镇的湿地公园、森林公园,新快报记者看到,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沿途还有不少有名的饮食店,因为离市区不远,不时有游客过来游玩。吕洁表示,下一步将做好农旅这篇大文章。

■佛山市禅城区驻肇庆市四会市大沙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吕洁和大沙镇副镇长梁广文到岗美村的黄子英家走访,询问新房建设情况。

防返贫

及时监测援助 让患病母子有家可归

这支刚进驻两个月的工作队,既有着推动乡村振兴干一番事业的 " 铁骨 ",也有着为群众请命的 " 柔情 "。

" 真是要感谢你们,要不我们母子俩都不知道到哪里住了。" 看到驻镇工作队和镇村干部到来,岗美村的黄子英(化名)一连道谢。黄子英和 20 岁的儿子相依为命,做过手术的她丧失了劳动力,儿子也因为患脑肿瘤双目失明。母子俩原本寄居在亲戚家里。最近,因为资金不足,亲戚打算卖掉四会的房子,凑钱到东莞的工作地买房。

驻镇工作队在防返贫监测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刻着手为黄子英申请部分 "6 · 30" 资金支持,村委会也资助了 9 万元,加上自筹、亲戚帮忙,黄子英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了两层楼房。虽然工作繁忙,但驻镇工作队成员也不时过来探望,关注着房子的进度。工作队表示,黄子英一家是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后的生活,都会进行兜底保障。

采写:新快报记者 曾贵真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