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兰州市区 120 多公里的中堡镇,有一个机务调车作业点,这里海拔高、环境差,是兰州西机务段最西端的调车作业点,主要承担着中堡 - 永登 - 富强堡间站跨区域调车作业任务,同时还兼顾着施工路用列车卸料任务和汛期热巡线摆渡任务,被车间职工称为调车作业的 " 西大门 "。
" 十一 " 国庆节期间,在中堡调车作业场,朱晓龙和同事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机车检查、核对调车计划、确认信号,他一丝不苟地执行作业标准。
今年 56 岁的朱晓龙是兰州西机务段调车车间的一名内燃机车司机,自来到中堡调车作业点后,他就选择了坚守在这里。34 年的铁路工作生涯,对于像他这样的 " 老铁路 " 而言,在节日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已经习以为常。" 油水温度正常,风压正常。" 随着铁路发展,原来一台机车由一个指导组负责保管、驾驶、保养和日常检修的机车乘务包乘制受到机车的利用程度的限制而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的轮乘制,相比轮乘制度,包乘制对乘务员的责任心要求更高,不仅要会机车运用知识,还要求具备机车检修能力。但是在中堡调车作业点,轮乘制至今还在延续。多年的乘务工作经历,不仅让朱晓龙养成了精湛的业务能力,更养成了更强的责任心。检查防溜、手比眼看、呼唤应答 …… 一天工作下来,同样的动作和口令,朱晓龙和他的同事要重复上百次。作为一名老铁路,朱晓龙对铁路有着深厚的情怀。
自从他参加工作来到中堡后,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打退他对铁路工作的热爱和工作的热情,毅然决然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这个艰苦的土地上。" 从事铁路工作三十多年了,我热爱这份工作,只要能够为铁路运输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坚守也就有了意义。" 没有慷慨激昂的话语,只有坚守岗位、埋头苦干,他为自己的坚守找到了答案。他更是用一流的业务和严格的标准把铁路 " 传帮带 " 传承了下来。
在这个最偏远的调车点为车间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青年司机,在他的帮带下,一部分年轻司机已经走到了干部管理岗位。除了值守,他还有一个特殊任务——后勤保障员。近几年,作业点青工力量逐渐壮大,看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休班时间的朱晓龙除了给青工讲解业务知识外,还主动承担起给青工做饭的任务,买菜、做饭、打扫公寓卫生,这些细小的事,他都打理的井井有序。" 他们有些比我儿子年龄还小,有的还不是甘肃本地的,工作也比较辛苦,我就想着多帮帮他们。"
入秋后的中堡,天气已经转凉,尽管工作条件艰苦,但是朱晓龙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丝毫没有受到天气的影响,平均每天 30 多钩的调车作业任务,他都按照标准认真落实。在这个原理繁华的地方,也正是因为他的坚守,让这些忍受着枯燥和寂寞的青工感受到了温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潇旋
通讯员 胡锦荣 邴学明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