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8 日,记者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获悉,患有心房粘液瘤的杨先生(化名)近期在该院心血管医学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简称 " 心脏外科 ")通过三个 " 小孔 " 拆除了心脏里的 " 不定时炸弹 ",在 " 达芬奇 " 机器人的辅助下顺利完成左心房粘液瘤切除术,现已经顺利出院恢复良好。该类手术的开展,意味着港大深圳医院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进入新纪元。
心塞塞,1/500" 中签率 "!
体检忽现心脏 " 豆腐屑 " 肿瘤
59 岁的杨先生在深圳生活多年,今年 8 月,经工作单位组织安排体检,在体检 B 超中发现患有左心房粘液瘤。思前想后,他来到港大深圳医院心脏外科就诊,考虑到 B 超提示 " 左心房粘液瘤 " 的病情,接诊医生将杨先生收治入院,拟开展进一步治疗。
对普通人而言,平日里常听到肺部肿瘤、胃肠肿瘤,但事实上,同其他器官一样,心脏里也会长肿瘤。心脏肿瘤是指发生在心腔或心肌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它的发生概率约 1/500。
" 与其他器官肿瘤不同的是,心脏里长肿瘤,不仅对患者产生肿瘤影响,同时也因为肿瘤在心脏位置和大小影响了心脏血流循环及全身血液循环。" 心血管医学中心主任魏民新教授表示," 对于左心房粘液瘤来说,它在心房内像个绳球一样随着血液流动而摆动。如果在二尖瓣附近移动,会不断堵塞二尖瓣口,导致血液血流会发生间歇性阻断。" 换言之,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会感到 " 心塞塞 ",像心里 " 装满东西一样 ",甚至有时觉得呼吸不顺畅。
" 心脏粘液瘤可以想象成豆腐屑,容易散乱,并且很滑,也容易会随着血流流动,导致其会在血管内发生栓塞。如在脑部栓塞导致引发脑梗,如在肺部血管栓塞则引起胸痛及咯血。" 魏民新教授继续补充。
所以,心脏黏液瘤一经确诊,最好尽快手术治疗,以免后患。同时,研究表明手术效果较好,并发症及复发的可能性比较低。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操作中
达芬奇机器人上阵
三个 " 小孔 " 拆卸心脏 " 不定时炸弹 "
通过医生耐心的讲解,杨先生及家人稍稍送了一口气,欣然接受了治疗方案,并愿意积极配合治疗。
" 以往传统心脏手术需要十几甚至二十厘米左右的切口才能满足操作需求,给患者身体带来的损伤较大。" 魏民新教授解释到,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可以进行微创手术,或者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进行手术。" 相对于传统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切口小,也为患者带来更好效果。" 为此,魏民新教授团队共同制定了严谨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日,港大深圳医院助理院长樊敬文教授同魏民新教授共同上阵,与以往站在手术床旁不同的是,主刀医生坐在机器人控制台上,利用手柄操作机械臂 " 远程 " 完成手术;医生通过机器人辅助获得更广的术中视野,成像系统更加清晰放大了心脏结构,更加精准找到肿瘤部位;操作过程中机器人增加手术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能灵活完成因人类手部局限性限制的高难度动作;患者胸口仅有几个不到 1cm 的戳孔和一个约 4cm 的微孔,不仅美观且术后疼痛感轻微。
麻醉团队和手术室医护通力合作,术中紧密配合,在建立体外循环后,主刀医生轻轻戳开 3 个几厘米的微孔,灵活地操作机器人手臂切开左心房,取下心脏肿瘤,缝合心脏切口,手术过程顺利。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心脏手术真正实现了心脏外科精准医疗和微创技术的完美结合,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魏民新教授表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以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将帮助更多的心脏病患者免除开胸锯骨的痛苦,也能够更加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该类手术的开展推广,也意味着港大深圳医院微创心脏外科手术进入新纪元。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港深医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