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强冷空气入侵影响,我市经历了今年入秋以来降温最为强烈天气。为保障广大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市领导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统筹安排部署相关工作,让市民感受到切实的温暖。
据悉,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城区 9 日白天最高气温为 7.4 ℃,三县则为 5 至 5.3 ℃,较前一日下降了 10 至 13 ℃。10 日清晨,气温进一步下降,最低气温 4 ℃,三县 0 ℃左右。 据兰州市气象局预报,未来几天,我市气温虽有所回升,但还有降温及弱降水天气过程。 据预报,12 至 14 日白天,受西南气流影响,我市云量增多,气温逐步下降,其中 12 日夜间有分散性雨夹雪天气;14 日夜间至 15 日白天,受波动气流影响,我市大部有小雨天气,山区有雨夹雪,气温较低。
气象部门温馨提醒:广大市民需做好御寒保暖,预防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小火炉取暖的市民注意警惕一氧化碳中毒;提请电力部门关注强降温引起的用电负荷攀升。
面对持续的不稳定天气,各相关部门依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部署,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保障市民生活不受影响。
兰州天然气供气范围覆盖兰州、定西、甘南三市州及皋兰、永登、榆中、临洮、夏河、兰州新区等五县一区,向 120 万户居民、公福、商业、工业、加气站用户提供供气服务。
寒流来袭,为了保障全市冬季大气量供应期间安全稳定供气,甘肃昆仑燃气公司按照 " 保民生、保公用、保重点 " 的要求,编制上报了《天然气冬季调峰供气预案》,以求建立政府、企业、用户多方协调联动机制,最大程度降低和减少极端情况下对百姓生活和城市供气的保供影响。同时,全员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坚持 24 小时值班值守,做到人员、车辆、装备、物资、通讯、方案 " 六落实 ",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有效。
为保证乘客安全出行,兰州公交集团将在极端天气发生后,根据具体情况,适时打开车内供暖设施。
市供热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大力度周密谋划、加强协调配合,解决供热环节中的难点问题,全力保障今冬明春供热稳定,让市民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评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关切放在心头
本报评论员
连日来,我市遭遇寒潮降温天气。为有效应对此次寒潮降温天气造成的影响,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研判会商,积极部署。依靠着市委市政府提前作出的预判和预案,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发力形成了一股强大合力,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有序,积极防范强降温对农业、交通出行、群众生活等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体现出人民至上的使命担当。
有人认为,寒潮降温是常事,未必就会形成灾难,因而大可不必惊慌失措。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次寒潮面积大,范围广,而且来势凶猛,降温剧烈。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灾害,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切不可掉以轻心,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要坚决做到有备无患。可以说,全力做好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是当前形势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极端性天气可能带来的风险事故,我们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要有充分的科学应对措施。一方面,大风、强降温和低温、雨雪天气将导致城乡用电、用气量增多,易引起高空坠物、路面封冻、人员滞留等突发事故。我们看到,面对突发天气状况政府发布的各类提醒、路况信息、交通预警已纷至沓来。城乡居民要注意添衣保暖,做好应对大风降温天气的准备,注意取暖用电、用气安全,避免各类事故发生。与此同时,寒潮取暖所带来的用电负荷激增风险较大,还要尽量做到节约用电和有序用电。
另一方面,各部门单位要压实责任,加强防范,狠抓落实,坚守人民情怀,全力构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坚固防线。尤其是大风降水降温天气会对设施农业、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如何确保市民关注的 " 菜篮子 " 供应充足,如何防止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出现脱销或市场价格上涨过快等问题的发生 …… 这一切,需要制度供给,也需要管理者具备同理心,关注群众诉求,体察百姓疾苦。
弱势群体的防寒保暖工作不容忽视。我们看到,各基层社区加强了对辖区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对重度残疾、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制定针对性保障措施,把关爱落实到细节上,真正解决了他们的所需、所急、所盼。
无论疫情还是寒潮,对城市管理而言都是一次次的大考,仅仅 " 见招拆招 ",当然不能治本。近年来,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灾害天气,我们之所以能够屡屡经受住考验,守住城市安全,让人民群众安心,靠的就是市委市政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各职能部门闻警而动、协同作战,以及不断健全完善的各项应急预警机制。提前谋划部署,细化预案措施,加强应急值守,时刻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发的高度戒备,以人民为中心,串起 " 精细 "" 高效 "" 担当 " 等关键词,是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题中之义。
四季更替,寒来暑往,变化的是冰霜雨雪,不变的是各级党委政府为民服务的初心和情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薛晓霞 吕晟君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