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第二届画说长春—— 2021 冯明长春历史建筑 • 记忆(影 • 绘)展在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共长春市朝阳区委宣传部主办,朝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朝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朝阳区档案馆协办。展览的 120 幅作品是资深媒体人冯明用摄影和绘画的方式对长春市老建筑旧貌新颜的一次精彩呈现,作品中的历史人文风貌引人遐思,仿佛带观众进行了一次时光穿越,展览受到多方好评,将持续到 10 月中旬。
长春市朝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军、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马文波、朝阳区档案馆馆长吴琼、长春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韩乙嫡、著名书画家王淮、林百石、李振镛、金中浩、王云鹏、朴承浩、徐涛、窦峰、魏宏声、李泓澎、李晓林、孙喜明、曲展、韩雨峰等领导嘉宾和艺术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
记者看到,本次展览中,有冯明拍摄的长春历史建筑的当下影像,对应每一座建筑的历史旧貌,作者创作了速写加淡彩的画作。画面构图精当,风格典雅,光影、色调、笔触等古典写实语汇娴熟高超。
冯明为资深媒体人,长春是他出生成长并生活工作了 30 余年的故乡。上世纪 90 年代他调到深圳继续从事新闻工作。常年做美编和新闻记者的他,在深圳就以摄绘城市建筑而闻名。28 年来他坚持《鹏城百景》速写系列创作。深圳建市四十周年之际,冯明举行了 " 深圳城市速写与摄影展 ",该展获国家文化基金支持,并在中国四个城市巡展,颇具影响。2020 年是冯明的退休之年,归乡之际,他踏上长春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黑土地,看到城市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分激动,他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冯明回忆,自己的童年是在长春青岛路上一栋普通日式小洋楼里度过的。这栋灰墙红瓦的 " 小洋楼 " 里隐没着他太多值得回味的记忆,以至半个世纪之后," 小洋楼 " 里的往事印迹仍然记忆犹新,就像昨天一样。而整个长春还有更多的老建筑,其中承载了大量的人文历史和长春人的私人记忆。在冯明看来:建筑是有生命的,这个城市的建筑矗立在那里,无声地随着时代大潮更迭变迁,默默诉说着历史文化市井人生的故事,也不断引出自己魂牵梦萦的念想。作为一名媒体人,拥有绘画和摄影的优势,理应为自己的家乡奉献一份力量。
▲长春历史建筑:旧综合法院,现解放军 461 医院
于是,冯明广泛收集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走访考察,遍走街头巷尾拍照素材 …… 他将大量的长春资料图片进行汇集整理,加上近年来回长春时所拍的建筑和印象中老建筑融合一起,一年时间最终完成了这组 " 长春历史建筑 • 记忆 " 作品。本次展示的 120 幅图绘,正是他一帧一绘对家乡历史的真诚回味和记忆,和对故乡长春的记忆。
▲长春历史建筑;二道沟邮局(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第一通讯站旧址)
冯明表示,长春有诸多对于中华民族至关重要的历史,散落在大街小巷的历史建筑遗迹,像亘古不变的碑鼎,时刻在昭示提醒着人们,和平盛世之中依然要勿忘国耻,不辱使命。
参展嘉宾评论:本次展览超越了艺术的范畴,承载了当代人对长春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沉思和畅想。好似带观众进行了一次时光穿越,令逐渐模糊的历史碎片变成清晰可见的文化图景,这无疑是冯明给这个城市做出的文化贡献。
▲长春历史建筑:宽城子火车站沙俄将校营旧址
国庆大假期间,观展群众络绎不绝,大家纷纷驻足,在作品中找寻记忆里的影像,回味长春历史建筑中蕴藏的故事。据悉,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将在长春市中小学校进行巡展,让孩子们牢记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巡展过后,这些作品将被朝阳区档案馆永久收藏。
▲冯明,资深媒体人。1960 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从事新闻工作 38 年,长期任美术编辑、首席摄影记者等职,在中央、省市地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摄影美术作品万余件,有摄影、美术作品数十件作品获国家、省市地级大奖。出版《冯明速写》、《鹏城颂——鹏城百景》、《冯明长春历史建筑 • 记忆》等专辑。28 年坚持《鹏城百景》速写系列创作(1500 余幅),《深圳千景绘画摄影作品展》全国巡展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退休后专注用画笔和相机记录自己的《影 • 绘》世界。
▲长春历史建筑: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 长春历史建筑:长春净月潭
▲ 长春历史建筑:南大营
深圳晚报记者 杨慧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