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论武汉在戏剧领域的地位,恐怕绕不开汉剧这个话题。
10 月 9 日,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开幕。这次盛会规模大、规格高,是全国戏剧界优秀戏剧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来自全国的 31 台剧目将轮番精彩上演。
作为东道主,武汉汉剧当仁不让,一经开展,便领风骚。
汉剧的发展与近代武汉都市化进程具有同步关系,汉剧与武汉这座城市具有文化上的相伴、互融的依存关系。
汉剧是中国戏曲主要剧种之一,源于西皮、二黄,早期称 " 楚腔 "" 楚调 "" 汉调 "。明清之季兴起于荆襄,流行于湖北境内长江、汉水流域,并传播到河南、湖南、陕西、广东、福建部分地区,1912 年始称汉剧。
清末民初,随着汉口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市民社会的发展,汉剧以汉口为中心得到长足发展,至 20 世纪 20 — 30 年代盛极一时,成为武汉各阶层娱乐最主要的时尚。汉剧最后的成熟与繁荣在汉口完成,汉剧大师也都在汉口产生。
与昆剧等戏剧以才子佳人为特色不同的是,汉剧剧目多为历史正剧,是大戏,而深入了解后会发现,汉剧中与 " 汉 " 有关的剧目占有很大比重。这个 " 汉 " 可以理解为汉族、汉人等,跳出了汉口、武汉的地域局限性,使汉剧得以在全国 10 多个省市深受各地戏迷经久不厌的一种精神消费时尚之宠。
汉剧历史题材以两汉、三国、唐、两宋题材为主,尤以三国和两宋为重。有统计 " 三国戏 " 达 93 本。汉剧历史剧中,尤以《兴汉图》《哭祖庙》最为著名,这些以兴汉、护汉为题材的剧目,流传甚广,影响周边,现今湘北的常德汉剧,陕西的安康汉剧,粤东的广东汉剧,龙岩的闽西汉剧,皆沿用 " 汉剧 " 之名,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对 " 汉 " 民族精神的认同。
汉剧是最能代表武汉地域文化的戏曲剧种,她以武汉这座大都市为舞台,不断进步创新,可以说,汉剧于武汉,相当于沪剧于上海,相当于京剧于京、津两市,其在中国戏剧中的地位,不言而喻。
不仅是近代,早在清末民初,市民看汉剧便是一种时尚。清代中期以后,汉剧的演出场所主要有露天草台和庙宇戏台两种,当时在后湖等汉口郊区,汉剧演出都是在草台进行。
当时汉口城区各种庙宇戏楼遍布,如前花楼的小关帝庙,黄陂街的四官殿,汉正街的沈家庙,利济巷口的东岳庙。这些戏楼以演出酬神戏为主。此外还有各种会馆、公所设的外台,也经常举行酬神、喜庆、宴集,请汉剧戏班演出,在内台,行帮们可以 " 一边看戏,一边谈生意 "。
汉口开埠后,球场、跑马场、电影院、茶园、教育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等文化娱乐设施纷纷涌现。到光绪末年,茶园建设迅猛。1899 年,大智门外出现汉口第一家茶园——丹桂茶园。1899 年到 1911 年,汉口开设演出汉剧的茶园达 15 家。
从露天草台和半封闭的庙宇、会馆戏楼,转移到全封闭式的茶园,演出和观戏环境进一步改观。
到了民国初年,传统茶园开始受到冷落,更具商业性的新式戏院出现,一些老式茶园也纷纷改建成新式戏院。朱伟明说,剧院时代的到来,开启了汉剧发展的新模式,加速提升了汉剧表演艺术水平。
汉口最早的剧院当数丹桂舞台,始建于 1913 年,1926 年改名美成戏院,这里是汉剧长期的演出场所,汉剧表演艺术家吴天保、陈伯华、李罗克等曾多次在此演出。
剧院时代影响最大的当数 " 汉口新市场 ",后改名民众乐园。当时的汉剧演出还出现现代商业因素,如戏班引入公司制,推行售票制,完善包银制。
汉剧都市化历程的清晰轨迹显示,汉剧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的节奏同步。按照这一艺术发展规律,可以预见的是,汉剧将伴随着武汉国际大都市的日渐兴起,成为一种新时尚精神消费,传播更为广泛。
近年来,武汉着力振兴汉剧,重塑辉煌。
汉剧是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国戏剧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是研究我国戏曲板腔体系、戏曲音乐结构演变的重要史料和创新资源。振兴这样一个古朴典雅和具有遗产价值的剧种,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是传承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责任担当。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文化事业也要勇于适应市场,否则,就会被冷落,被淘汰。一言以蔽之,文化产品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让群众喜闻乐见,而不能总是那几出戏,总是那几个人,其内容离群众的生活实际十分遥远。
文艺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根本在队伍、在人才。就汉剧人才的培养来说,要为他们的成才多创造条件,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当绿叶,当人梯。
振兴汉剧,还要精心培育汉剧自己的品牌,包括品牌剧目、品牌演员、品牌导演、品牌舞美等等。" 品牌 " 就是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新。有了品牌,才有生命力。为什么一提到汉剧,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吴天保、陈伯华?因为他们是品牌角色,他们给人们留下了难以抹灭的美好艺术形象。我们就是要打造这样的品牌。
实现汉剧的繁荣和发展,是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需要。有志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人,责无旁贷地担当起振兴汉剧的重任,我们深信,汉剧事业必将随着武汉的繁荣而繁华。
作者:叶子秋
编审:郑先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