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辽宁沈阳七年级学生崔宸溪在预习英语教材时,发现一页配图中的蜜蜂其实是食蚜蝇,便把这一情况反映给出版社。随后,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致电回应:" 我们咨询了生物方面专家,这个确实弄错了。我们将上报教育部准备修改。"
中学生纠错认真又专业,未来可期。出版社虚心接受错误并表示下次重印整改,没毛病。
少年强则国强!即使还是个孩子,也没有盲目服从权威,而是认真研究,有理有据。" 蜜蜂有两对翅膀、食蚜蝇只有一对,而且蜜蜂的肚子是胖胖的、食蚜蝇很瘦的。蜜蜂的触角很明显,食蚜蝇的不明显。" 这份自信背后,拥有跨学科的知识面和认真严谨的态度,这种质疑精神应该被鼓励。
此事也折射出另一面,中学生比编教材的更严谨,出版社 " 脸疼 " 不?
丢脸肯定是丢脸,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必须慎之又慎,力争完美,但幸好我们看到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积极应对。没有否认、推诿,而是直面错误,知错就改,这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更是对孩子 " 找茬 " 的尊重。
这次丢脸,是在提醒自己下次不再犯。鼓励学生纠错,也是在督促出版社严肃严格,既要负责更要担责,推出更多高质量图书。良性监督,才能让错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强。
这,才是良性发展。
ZAKER 南京评论员 覃甚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