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大学进步的助推器,大学则是城市创新的动力源。
美国斯坦福大学成就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硅谷,武汉 " 大学之城 " 则筑造了奋进奔涌的中国光谷。大学与城市,协同创新、彼此依存,驱动着世界经济浪潮滚滚向前。
2016 年,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落子于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成为武汉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之一。自落户江城以来,这块 " 金字招牌 ",以培养一流网络安全人才和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作为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加快建设 " 四个一流 ",积极构建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国家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新格局,筑牢社会安全防线,实现网络安全 " 产、学、研 " 一体化发展,大大促进了武汉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人才培养 + 创新产业 打造行业 " 黄埔军校 "
9 月的开学季,位于临空港经开区的国家网络安全学院里又多了一张张年轻的面孔,沉寂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又热闹了起来。从东湖岸到泾河畔,新学期新气象,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 2000 多名学子齐聚在这里,开始新的求学之路。
实际上,不仅是学历教育,作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也是国内首个、目前唯一的 " 网络安全学院 创新产业谷 " 基地,今年以来,基地紧盯人才培育,推动形成学历教育、在职培训、校企合作齐头并进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奋力打造网络安全领域的 " 黄埔军校 "。
去年 9 月 7 日,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正式开学,定位于打造网安的 " 黄埔军校 ",提倡在 " 战场 " 上培养人才,目前入驻学院的学子总人数均超过 2000 人,引进教授博导近 50 人。
学院教学通过物理互联高校靶场和搭建一流仿真靶场,聚合所有高校靶场的计算能力、仿真能力、分析测试能力、对抗演练能力等,实现靶场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下一步将加快实现全国 10 所一流网安学院建设示范高校靶场之间的互联互通。
" 武大和华科网安专业的学生整体入驻国家网络基地,正是学历教学与企业实践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地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的网络安全人才存在短缺和 " 不好用 " 的问题,国家网安基地的建设就是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网络安全人才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就能参与到企业实际案例和项目中,在 " 战场 " 上培养人才。同时,致力于打造集学历教育、在职培训、研发中心、孵化平台为一体的 " 科教 + 科创 " 人才高地。
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塑造人才培养 " 生态圈 "
自网安基地落户以来,就承载着打造教育科研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的世界典范,建设一流的学院,培养一流的人才,吸引一流的企业,聚集一流的产业,扛起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重任,实现东西湖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区域梦想。
当网络空间成为国家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保障网络空间安全,就成为保障国家主权的重要部分。近年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拿出最好的地段,提供最优的服务,创造最美的环境,通过 " 政企学研 " 多方努力,推动着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的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 " 三驾马车 " 良性循环,不断为武汉市经济社会全面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实行产学研协同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于一体。推行 " 部分独立、部分共享 " 模式,吸引在汉的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两所 " 双一流 " 大学的网安学院进驻,这既是全国首家采用开放式办学模式的网络安全学院,也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 " 同城双星 " 首次合作办学。同时,开展非学历建设的培训中心即将全面建成,可满足 6000 人次 / 月的培训规模。
目前,网络安全基地已引入数十家网络安全专业培训教育机构入驻,线上、线下培训已超过 5 万人次。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形成了 " 金字塔 " 式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 生态圈 " —— " 塔尖 " 是由重点大学培养的基础研究型人才,而 " 塔身 " 则是大量工程应用类人才和推广实用型人才。
未来,国家网络安全基地将持续加快构建新型人才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训体系、建设引智和人才评价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发展良性生态,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网络安全人才集聚高地,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倾力打造成 " 中国网络安全谷 "。
作者:江城子
编审:郑先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