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10-16
沉浸式展览登场 院士大咖齐开讲 九秩华堂纪念活动星光煜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辛亥革命 110 周年之际,广州中山纪念堂也迎来了建堂 90 周年。" 九秩华堂城市之光 " ——广州中山纪念堂建堂九十周年纪念活动 16 日在中山纪念堂举行。孙中山曾侄孙女、孙中山文化基金会创办人孙雅丽,李济深外孙李崴,同盟会会员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等共 800 多人参加活动。

广州中山纪念堂坐落在越秀山南麓。1921 年 5 月至 1922 年 6 月期间,孙中山曾在此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5 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广州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在总统府的旧址上建造了中山纪念堂。广州中山纪念堂于 1928 年动工,1929 年奠基,1931 年落成,总占地面积 6.1 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总占地面积 ( 包括大堂四周平台 ) 1.2 万平方米,堂高 48.63 米,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会堂式建筑和目前全球最大的孙中山纪念堂。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活化利用。记者从纪念堂管理中心获悉,据统计,自 1937 年开始,中山纪念堂的维护及修缮就一直在进行之中,其中较大型的维修共有 12 次,涉及屋面补漏、彩绘翻新、结构补强、增加专业设备等。

时光荏苒,经过风雨洗礼和岁月磨砺的中山纪念堂,如今成为广州的标志性建筑和历史名片,是世人缅怀孙中山、表达崇敬之情的神圣的地方,同时其又以独特的建筑结构和浓郁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外人士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以及召开重要会议、举行大型集会的场所。

中山纪念堂在促进海峡两岸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孙中山先生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尊崇的伟人。"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管理中心主任汪波表示,中山纪念堂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交流点,一直致力于开展相关文化活动,加大两岸交流,例如定期举办弘扬孙中山精神的主题展览,承办各类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活动。

"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 155 周年,也是辛亥革命 110 周年。最好的纪念不是空谈,也不是喊口号,而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实事。" 孙雅丽表示,希望年轻人学习孙中山 " 百折不挠、越挫越奋 " 的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全球的大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为民族复兴出一份力。

此次纪念活动上,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水彩画家汪晓曙创作的水彩画《天下为公》,赠送给广州中山纪念堂。画中塑造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形象,并采用中山先生的书法 " 天下为公 " 字样,点出画面的主题,是难得一见的水彩画精品。

升级改造后的《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大型展览当天也在中山纪念堂开幕。展览通过三维动画、手摇胶片放映机、立体沙盘等独特方式,揭秘纪念堂主体建筑建设的九秩沧桑,多视角、多层次展现一代伟人、一座建筑与一个城市之间相互交织的历史画卷。

此外,《以伟大之建筑作永久之纪念》建筑图说、《璀璨华堂建筑之光》宣传册、《初心不变梦想永恒》宣传片、《殿堂流芳》主题曲、《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广州中山纪念堂建堂 90 周年邮册》等文化产品首发。

中国工程院两位院士何镜堂、孟建民,以及文物保护专家汤国华,在纪念活动上分别围绕 " 建筑记录时代,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 城市审美解析 "" 探索广州中山纪念堂建造智慧 " 三大主题进行主旨发言。

新快报记者 孙毅 摄影报道

相关标签

孙中山 海峡两岸 中山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