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连城镇牛站村,进入高大的仿古门楼,眼前是宽阔整洁的道路,道路两边的文化墙上绘着形态各异的马家窑彩陶,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史前文化的马家窑彩陶是这座古镇的代表元素,近两个月的融合环境综合整治,擦亮古镇美丽底色,让群众有了更多幸福感。记者在牛站村采访时看到,无论在孝道文化广场,还是在庄前屋后,都没有发现垃圾箱。这么干净整洁的村里,怎么会不见一个垃圾箱呢?牛站村党支部书记冯富昌为我们揭开谜题。
牛站村自 2018 年起,在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开展村主干道、巷道美化、硬化、亮化、绿化改造工程。通过广泛动员,对残垣断壁、乱搭乱建进行了统一清理整治,清理 " 三堆五乱 " 和陈年垃圾。同时,重点进行墙体粉刷挂瓦、巷道混凝土硬化,配套路灯建设和景观树绿化带设置等建设。实施厕所革命,针对农村旱厕卫生早乱的问题,进行卫生厕所改造 640 户,建立农村环境保洁长效机制,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落实保洁经费,购置垃圾清运车辆,与全体农户签订 " 门前三包 " 责任状,成立由村干部、党员、社长组成的考核队伍,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制定奖罚措施,奖优罚劣,确保村庄环境整洁。冯富昌说,环境整洁需要大家维护,如果在道路两边或固定地方放置垃圾箱后,垃圾箱周边一般也不会干净,等于再次形成 " 脏乱差 "。为此,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村里的一台垃圾清运车每天定时回收垃圾,这样不需要户外垃圾箱,村里的环境卫生反而更好了。
在毗邻鲁土司衙门的连城村,灰墙黛瓦,街巷蜿蜒,农舍依山傍水而建,错落有致 , 一幅现代版的 " 连城古镇 " 映入眼帘。据连城村的包村干部刘世霞介绍 , 连城村房屋整体布局依据旧有建制,整体布局整齐规矩,但由于居住空间过于狭小,各社、各户房前屋后乱推乱放现象严重。自融合环境整治以来 , 连城镇投资 410 余万元开展工程化治理,对连城村主街道道路两侧 1.3 公里房屋及墙面进行仿古改造。在改善沿街仿古街墙面改造的同时,通过全域城乡融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对村庄进行了包括道路、污水渠道、房前屋后等在内的一系列综合环境进行了整治,发动了群众,美化了村庄,改变了面貌,村民生产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宜游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场硬仗,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民福祉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自融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 , 连城镇积极落实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 根据镇垃圾清运管理长效机制,各村积极探索建立、落实了垃圾清运管理机制、垃圾清运长效机制。坚持党员干部齐发力、人民群众总动员,全力推进全域城乡融合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在 8-9 月份综合考核排名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了 " 流动奖牌 "。
为深入推进环境整治工作, 连城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 " 堡垒 " 作用,将党员干部通过划定支部责任区、划分党员示范岗的形式定责定岗,划分支部责任区 10 个,设置党员先锋岗 18 个。合理划分责任区域,驻镇企事业单位主动认领,积极投身到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充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发动巾帼志愿者、退役军人志愿者、平安兰州志愿者等力量,积极投身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来。在日常清运的基础上,连城镇按照 " 重点突破,全面出击 " 的原则,以县全域城乡融合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办公室 " 日曝光 " 办件为突破口,以 " 一河两岸三条路 " 为延伸,全体农户庭前院后全覆盖,分阶段进行整治。集中力量对大通河、河东河西两岸、河东河西公路、S301 线进行整治,全面清除河道、道路两侧范围内所有堆存的垃圾、渣土、杂物、废弃物。对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废弃临时建筑物进行拆除,对各类洗车站点、汽车维修站及各类棚亭进行规范整治,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全面清理清除村内村外陈年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拆除残垣断壁、破旧圈舍,整治柴草杂物乱堆乱放。
广泛宣传,全民动员,组织开展 " 最美庭院 " 评比活动 , 探索 " 十户联治 " 网格化管理体系 , 形成镇、村、社、网格单元四级管理体系,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以更精细化的运行模式,推动城乡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全链整治。按照人口密集度、垃圾日产出量进行了垃圾收集合理配置,有效减少了乱堆乱放乱倒等现象,提升了全镇垃圾处理能力。经过近两三个月的全力治理," 一河两岸三条路 " 等重点区域得到了有效整治,全镇城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群众文明素质得以提升,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步养成。
据连城镇副镇长尹继梅介绍,下连城镇将在全域整治上再推进,在全民参与上再动员,在长效机制上再发力,实现了从 " 环境美 " 到 " 内涵美 " 的华丽蜕变,农民群众过上了文明和谐的幸福生活。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