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叟,二十年来无家种竹,却以 " 竹 " 为名。
做过家塾老师、算命先生,但他就是拒不出仕,在漂泊流浪中过着 " 明日枯荷包冷饭 " 的凄苦生活。
暮色四合,他度过了无数个 " 黄云水骆秋茄夜,吹人双鬓如雪 " 的不眠之夜,眼看着 "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可被流光抛弃的人儿,不知何日才能归家洗客袍。
他叫蒋捷,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人称 " 竹山先生 "。
今年 11 月,《江苏地方文化史 · 无锡卷》即将在江南文脉论坛上首发。书中写满历史的大开大合,但今天,我们只听这一曲宜兴人笔下的南宋悲歌。
壹
大约是在 1245 年,阳羡大族蒋家出生了一个天资聪颖的男孩,名叫蒋捷。
他的先祖是北宋时期的蒋之奇,官至观文殿学士,与苏东坡为同年进士,私交甚好。
蒋之奇
蒋之奇的侄子蒋璨曾任淮南路转运副使,曾因解救岳飞而被秦桧视为眼中钉,被罢官十余载。
蒋之奇之孙蒋兴祖,在靖康初金兵来犯时,为开封府武阳县令,在其他人纷纷避走之时,困守孤城,终于力战不敌,城破人亡,年四十二。
一家栋梁,满门忠烈。这样的门第使他把骄傲根植骨髓。在长辈的教诲、亲人的爱护下,他不但精通儒学典籍,而且工诗词,善书法。
在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里,他也曾是流连于歌楼的贵族公子,写下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他也曾拥有甜蜜爱情,"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
南宋咸淳十年(1274),蒋捷考取了进士,怀有 " 进退行藏,此时正要,一著高天下 " 的豪情壮志,正准备大展拳脚,报效国家。
宋 陈居中《柳塘牧马图》
可还未谋得一官半职,元兵便攻破南宋都城临安,俘宋恭帝及全太后、谢太后北去,南宋灭亡。
元至元十五年(1278 年),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迦发掘宋帝、后陵墓,搜掠珠宝,截理宗顶为饮器,委尸弃骨于草莽间。这种野蛮行径引起了江南人民的极大痛恨," 是夕,闻四山皆有哭声 "。
蒋捷眼看着山河破碎,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不愿投降元朝的他,不得不挤在逃亡的人群中,开始了他长达 20 余年的流浪生涯。
贰
在兵荒马乱的末世之中,昔日的贵公子饱受离乱饥寒之苦。他吃着枯荷包冷饭,蜷在摇晃的客船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凄冷的日夜。
宋 佚名 《柳溪泛舟图》(局部)
在流浪途中,当船经过吴江县的吴淞江时,蒋捷看到岸边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想借酒消愁。途中的江南美景也无心欣赏,眼前 "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舟车劳顿的生活呢?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
显然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时光的流逝让他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因这一句 "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他得了个 " 樱桃进士 " 的雅名。
朱宣咸《红樱桃映绿芭蕉》
一路漂泊,蒋捷何以为生?据杨维桢《陶氏菊逸序》记载,蒋捷曾在毗陵(今常州无锡境)一户陶姓人家里,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家塾先生。在他的词中,有为陶氏翁祝寿的篇章。
在这段日子里,蒋捷或许没有那么孤独,常与岳飞的后人交游,还为他们写下多首词,如《沁园春 · 寿岳君举》《解连环 · 岳园牡丹》《珍珠帘 · 寿岳君选》等。
岳飞
他教出来的学生陶靖和他一样,不热衷于仕途,想来也是受到他隐居思想的影响。
后来兵灾起,陶家迁居吴下,蒋捷也跟着寓居吴下。
又是在摇晃的客船上漂泊,为糊口而奔波。看到雨中低云压江面,听到西风阵阵,离群的孤雁声声叫唤,怎能不伤悲?" 壮年听雨客船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当作为时无作为,这是壮年之人的愁闷。
在亲友的帮助下,蒋捷选择常州武进县附近的竹山隐居,以诗书授学,人称 " 竹山先生 "。
元 倪瓒 《雨后空林图》
这些年他经历了什么,已不可考。到了晚年,有人说他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因词中有 " 而今听雨僧庐下 " 之句。
也有人说,这位曾经闪烁着光芒的贵公子,到了晚年不仅隐姓埋名,混迹渔樵,更是浪迹江湖,成为一名相士,靠给人算命谋生。
元代理学大家许谦在《赠相士蒋竹山一首》中写道:蒋叟从何来,自托老门生。知我三十年,少晦今当明。
宋 颜直之 《雨山待渡图》
可见,蒋捷作为一个职业相士给许谦算命,许谦为表示感谢,以诗相赠。
作为一名相士,他大概是相信宿命的吧。朝代更迭,皆是宿命," 旧说梦华犹未了,堪嗟,才百余年又梦华。" 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不可逃脱的宿命,"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可事实上,他从未得到片刻的解脱,要不为何会夜夜失眠,点滴到天明?
叁
其实,他的一生本可不用如此飘零,也不必煞费苦心为稻粱谋。
宋亡之后,他至少有两次出仕的机会,大展宏图、赢得功名富贵本不在话下。
元朝初并天下,为了收买人心,也曾选用汉人。只要肯趋炎附势,有功名在身的蒋捷谋得一官半职,并不是难事。
1276 年,宋末进士臧梦解 " 从其乡郡守内附 ",得知海宁州。同年,以上书反对贾似道而出名的太学生叶李,被任命为浙西道儒学提举。但这些行径,都是蒋捷所不齿的。
元大德九年(1305 年),朝廷诏求山林间有德才之士。官居肃政廉访使的臧梦解曾举荐蒋捷。
赵孟頫
这时,距宋亡已有 20 多年了,许多人渐渐淡漠了亡国之痛,开始接受现实。宋王室后裔赵孟頫欣然接受元世祖诏征,去大都做官。与蒋捷齐名的张炎,是南宋初抗金名将张俊的六世孙,也开始北上游历大都,希望能受到重用。
而蒋捷不同,他断然拒绝了这次诏征,也再次放弃了入仕施展抱负的机会。这是一个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最无声的抵抗。
蒋捷爱竹,他选择隐居在竹山,人称 " 竹山先生 ",他的词集叫《竹山集》。而竹,正是文人气节的象征。
北宋 文同《墨竹图》
他还十分仰慕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的诗人陶渊明,多处词句与陶渊明有关。或是直抒胸臆表达对陶渊明的仰慕崇敬,或是化用陶渊明的诗句,表示敬仰。比如他的 " 人道云出无心 ",正是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
蒋捷的《竹山词》存词 93 首零半阕,其中有 5 首是元宵词。
元宵节,是南宋遗民心中永远的痛。因为临安城,正是在元宵节当天陷落的。
" 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 而今 " 二字,是这阕词的起承转合,也是他这一生的转折。繁华已散,那片笙箫鼓乐、琉璃灯彩,只是关于故国元夕的美好记忆。眼前的元宵节,随意挂几盏灯,冷落萧条,人们心懒意怯,全无游乐的兴致。
南宋 李嵩 《观灯图》
他于哪一年离世,已不可考,大约是在 1305 年。只知道《竹山词》的末篇是一首《少年游 · 枫林红透晚烟青》: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宋 佚名《白头丛竹图》
一位垂垂老者,客居他乡,不知是在清冷的僧舍,还是深山中的老屋。回望自己的一生,拮据而渺小,壮丽又凄清,只恨二十年来漂泊不定,竟然没有家可以种下自己最爱的竹。
冷冷的雨,在檐下滴答,那些枯槁的记忆被浸润,仿佛回到了烟雨朦胧的故国原乡。在敞亮的府宅里,传来一个少年郎的朗朗读书声。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张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