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戴森常常被称为 " 中产收割机 "。例如,其他品牌只卖几十、几百元的吹风机,戴森基本都在上千元。因此,也有人调侃," 戴森吹的不是风,而是钱 "。
和智能手机市场类似,在高端市场领域,戴森就像苹果公司一样,无论是技术还是价格,都鲜有对手能挑战其地位。
不过,无往不利的戴森近年来却在同一个对手上 " 栽了三个跟头 "。
近日,据《北京商报》报道,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做出判决:追觅科技 " 追觅 V8" 和 " 追觅 V9" 旋风真空吸尘器未侵犯戴森相关发明专利权,戴森的主张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判决驳回戴森的全部诉讼请求。
而在这场判决之前,戴森与追觅科技在国内外还有两起交锋:中国无效戴森发明专利案、德国与戴森专利侵权纠纷案,均以戴森起诉,追觅胜诉收尾。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场诉讼核心都与技术专利有关,而用专利诉讼限制竞争对手,在科技行业也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苹果与三星、高通与华为等科技巨头均因此对簿公堂过。
对追觅来说,诉讼不仅没能限制其发展,反而成为扩大品牌知名度的跳板,尤其是对手还是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
经过这 " 三役 " 后,不少人都记住了追觅:" 一家能在技术上,与戴森相抗衡的智能清洁产品公司 "。但,也不仅仅于此。
▲追觅 2021 年第三季度推出的四款重磅新品
" 屡战屡胜 " 背后,令人意外的是,追觅其实是一家成立仅 4 年的年轻公司。因此,这家公司身上似乎有种老成,但又颇具活力的复杂气息。当然,这一切可以最早追溯到创始人的生平。
追觅科技创始人兼 CEO 俞浩从小就展现出对技术非同一般的热爱,自制马达、绕线圈、改装四驱车,对电机的研究在他小时候就已经开始。
进入清华大学后,凭借对技术的热爱以及能力的提升,他创立天空工场,第一个发明了四旋翼飞行器。
毕业时,同学们很多都投身了金融,但从小对科技的向往、大学导师研发 C919 的感召,以及对 " 中国智造 " 的向往,俞浩还是决定跟从自己的内心,投身制造业。他希望做长期难但正确的事情,做世界最好的科技公司。于是,2017 年追觅科技就此成立,而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储备,从 2015 年就已经开始。
俞浩的初心为追觅确立了最初基调,因此在公司发展上并不讲求速度,而是将技术和产品放在第一位。
▲追觅科技创始人兼 CEO 俞浩
追觅的第一款产品上市直到 2018 年才到来,期间多年的沉寂期,俞浩和他的工程师团队都埋头研发,一直在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原因也很简单,在追觅看来,重复发明轮子并无太大意义,因此如果要推出同类产品,追觅首先应该具备技术上的突破,或者拥有某种新设计。简而言之,它需要是一款能带有追觅风格的,具备全新意义的产品,而不是简单地换个磨具,换个价格,重新发布。
在这几年间,追觅大大解决了马达振动问题,将动平衡提高了几十倍的精度;马达的启动响应比同行快 4 倍,其研发出的 15 万转高速数字马达,曾一度刷新量产高速数字马达转速的新纪录,现也已试产了 18 万转的高速数字马达。
而在技术本质之外,追觅在设计上也力求结合科技和人文,让产品体验与美学感知达到完美平衡。
因此,如今我们能看到追觅的产品大多具有极佳的外观,不仅颇具审美力,并且在设计上一眼就能看出与其他品牌的差别。简而言之,追觅正在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对于愿意投身实业,并且真正拥有技术的公司来说,市场和资本从来都不会亏待。
追觅第一款产品研发用了 3 年,但消费者对追觅的支持却没有让他们等待这么久。
2018 年,追觅首款产品无线吸尘器 V9 上线有品众筹,次年 3 月登录速卖通、eBay、亚马逊等海外电商平台,正式开启全球渠道布局;
2019 年 8 月,追觅荣获 " 最具影响力互联网家电品牌 ";
2020 年,追觅获得美国 2020 CES 科技突破奖;
2021 年 6 月,追觅荣获 BrandGrow" 中国最具增长潜力新锐品牌 TOP50"
……
▲中国最具增长潜力新锐品牌 TOP50 榜单(部分截图)
追觅科技自 2019 年开始对外销售以来,过去 3 年收入保持高速增长,2019 年超过 5 亿。即使 2020 年疫情让全球经济遭受重创,但追觅却逆势而上,迎来爆发:2020 年,追觅收入超过 20 亿,今年上半年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同比增长超过 100%,旗下产品覆盖了 100 余个国家或地区。
而资本对追觅的热情则来得更早。
2017 年,在还没有产品上市时,追觅就加入了小米生态链,负责智能清洁品类。
到了 2020 年 8 月,追觅完成近亿元的 B 轮融资,由知名风险投资机构 IDG 资本领投,峰谷资本、青锐创投跟投,老股东小米集团、顺为资本、追加投资。
仅仅一年后,今年 10 月,追觅又完成高达 36 亿元的 C 轮融资,本轮投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CPE 源峰领投,碧桂园创投战略投资,云锋基金、磐泽资产、北京泰康投资、天行者资本、嘉实投资、达晨财智等跟投,老股东小米集团、顺为资本、IDG 资本追加投资。
满打满算,从追觅第一款产品上市至今,不过 3 年。即使算上成立时间,公司也仅有 4 年发展期。这样的成长速度,恐怕令不少同行汗颜。
随着体量快速扩大,追觅的研发实力也在迅速提升,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
据悉,截止 2021 年 9 月,追觅累计申请专利已达 1656 件,覆盖全球 21 个国家或地区,其中发明专利申请多达 509 件,PCT 申请 108 件,已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726 件,其中国内授权 689 件。
目前追觅员工数在 1800 人左右,而技术人员占其中的 70%,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也高达 12%,在高速马达、多锥旋风分离、流体力学等方面拥有一系列全球领先的发明专利和关键技术,是全球首家高速马达突破十五万转速的科技企业。
▲追觅科技马达革新迭代史
因此,总结追觅并不长的发展历程,我们能发现对技术和设计的完美结合是其最重要的一条主线。
对技术的创新是追觅的起点,也是其能在行业内快速崛起,并直接威胁行业龙头的基础;而对设计的坚持则是追觅走出技术 " 象牙塔 ",赢得众多消费者支持的重要原因。
两者的结合共同造就了如今的追觅科技——一个技术为上,而又极具设计感的新锐品牌。
除了展示追觅确实具备真正的技术力,三次在法庭上赢下戴森,事实上也并不能说明太多东西。如果未来追觅能在更多市场和技术上赢下戴森,那时候或许才是真正的、完全的胜利。
如今,追觅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也逐渐深入,在新消费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追觅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就目前来看,追觅的脚步是坚实且坚定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