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10-19
高二学生获数学大赛全球第一名!南外教师团队揭秘独特人才培养模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全球第一!10 月 12 日 -13 日,2021 年第 13 届罗马尼亚数学奥林匹克大师赛在线上举行,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二男生戴江齐获得全球第一。而五年前,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丁力煌参加这一赛事获全球唯一满分。这些拔尖创新人才是如何培养的?10 月 19 日,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师团队揭秘了学校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他是竞赛 " 大神 ",更是称职 " 小先生 "

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是面向中学生的数学竞赛,被称为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难度最高的一项赛事,也是我国以国家队名义组队参赛的 3 项中学生数学国际赛事(IMO、RMO、RMM)之一。今年,中国参加罗马尼亚大师赛的选手共 6 人。南外高二学生戴江齐获得全球第一的好成绩,五年前南外丁力煌参加这一赛事获全球唯一满分。目前还在读高二的戴江齐在高一时就被保送清华大学姚班,他不仅入选数学国家集训队,同时也是信息学国家集训队的一员。据了解,戴江齐是因为在 2020 年 11 月在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 36 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中荣获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此次竞赛中,南外学子共获得 4 枚金牌、1 枚银牌,并有 3 人进入国家集训队,3 人均保送清华或北大。今年戴江齐再入选信息国家集训队,在暑假举行的 2021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南外获 5 金 7 银 3 铜的好成绩,奖牌数全国第一,戴江齐和其他三名同学入选国家集训队。

△ 戴江齐(右)与领队肖梁教授合影

△ 比赛现场

南外数学竞赛总教练黄志军介绍了刚刚结束的比赛。此次大赛的参赛选手来自 22 个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最强的国家,一共派出 130 多名选手参赛,我国有 6 名选手参赛。因为是在线比赛,中国队是在北京大学参赛,中国队的领队是来自北京大学的肖梁教授。在两天时间里,每天要比赛四个半小时,每一天三道题。第一天,戴江齐三题全对,第二天前两题全对,第三题因为时间原因,到时间还没有做完,被扣了两分。尽管如此,他仍和一名法国选手并列全球第一。赛后,戴江齐并没有放弃,成功完成了这道题的解答。

△ 6名中国选手与领队在考场一角合影

△ 南京外国语学校数学竞赛总教练黄志军

黄志军介绍,戴江齐的时间安排是以一小时为单位的。在学校,他同时担任 " 小先生 ",辅导参加数学竞赛的学弟学妹们。在参加此次大赛前,他花了三个半天的时间,为参加高中联赛的学弟学妹们做考前辅导。这三个半天的辅导,他还要提前备课,要引领学弟,还要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答疑等。

初高中一体化规划,为优秀生提供营养

如此多的拔尖人才出现在同一所学校,多次担任国家队领队的中科大苏淳教授表示,南京外国语学校的育人经验值得关注和研究。

南外的初高中一体化教育和管理体系,一直强调基础学科能力的培养。主干学科初高中一体化规划,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利用放学后或周末进行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 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

全国人大代表、南外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说,戴江齐本身非常优秀,同时他的教练团队给予了强大的支撑,学校氛围也有利于优秀孩子的成长。校方针对不同情况的孩子因材施教,为优秀生的成长不遗余力地提供营养。没有参加竞赛的孩子,学校也尽心尽力地创造条件让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高考的学生,学校做扎实有效的工作,选择出国的孩子在各种素养及国际视野上,尽量让他们全面发展。

成立拔创后备人才中心,呼应国家需求

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介绍,学校努力创设比较完备的培养体系,让有不同禀赋的孩子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学校在原来竞赛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成立了南京外国语学校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心,把各科的竞赛课程和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 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

学校希望学生们永远保持一种热爱之心,对学科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对攀登科学高峰的热爱。之所以定名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中心,其实也是呼应国家战略,呼应国家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希望南外的孩子从小能够培育一种热爱之心。热爱不是靠灌输,一定是要让学生在接触学科,在不断​的​体验中,才能够把爱之心转化为一种兴趣,进而转化为他的志趣。目前,南外毕业的一些优秀竞赛选手,如乔明达,丁力煌等,仍然在基础研究领域耕耘。刘前树还表示,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和努力,因为任何成绩都不是靠纯粹的天赋获得的,一定是通过​扎扎​​实实​​的​努力而获得的。

刘前树说,教育是一个慢的事业,在培养这种拔尖创新的后备人才方面,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引导孩子真正​地​走进学科内部,去热爱学科。说到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南外作为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立项学校提到的一个标题是,培养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胜任力的创新人才,这是育人方式的探索重点。基础教育界也要呼应国家战略,把国家战略落实到人的发展,落实到培养什么人上面。

通讯员 刘洪雷 祁苗苗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黄艳 / 文 施向辉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