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应对疫情防控形势,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最新要求,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迅速响应,紧密结合兰州轨道交通运营和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多措并举,持续发力,以实现对疫情及时、有效、科学、精准防控,全方位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巩固防控成果。
增加车站及车厢消毒、通风频次
据了解,自 10 月 19 日起,市轨道公司进一步加强了电客车及车站等公共区域的每日消毒、通风等措施,结合消毒防疫实际情况,将消毒频次调整为每天 4 次,所有擦拭消毒、喷洒消毒调整为每隔 4 小时一次,重点消杀区域为站厅站台地面、垃圾桶、卫生间、电梯轿厢、售票机、闸机、栏杆、电梯扶手、公共座椅等。同时,增加各车站消毒保洁人数,利用列车折返时间进行全面消毒作业,每趟车到达折返点陈官营站和东岗站后,进行喷洒消毒 1 次,严格执行一班次一消毒。在夜间停运后对上线车辆进一步开展彻底全面消毒,全面保障车站、车辆及其他区域的卫生安全。
此外,进一步加大全线各车站、车厢通风频率和次数,每天运营期间对车站、列车环境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列车通风模式为最大通风量不间断通风,加强通风系统运转,保证通风良好。
严格管控市民乘客落实相关防疫措施
市轨道公司切实落实交通运输场站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 一查一测一戴一米线 " 等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对进站市民乘客的个人防护要求,乘客凡进站乘车时必须佩戴口罩,否则车站工作人员将予阻止劝离。在轨道交通 1 号线全线车站对进站乘客严格进行体温检测,第一时间对体温异常的乘客进行体温复测。同时,督促和提醒乘客在进入车站时主动出示 " 甘肃省健康出行码 ",并对出行码情况进行核验。车站两端设置有专门的隔离区,如发现体温超异常的乘客,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及时向定点医疗机构报告和移交,确保安全可控。全线车站进站安检处、自动售票机等人员集聚区域均设置 1 米线,运营服务人员引导乘客间隔有序排队,做到不扎堆、不聚集。
加强轨道交通各在建项目疫情防控管理力度
严格要求各在建项目参建单位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全面排查各参建单位来兰返兰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重点排查与我市新增确诊病例有相同出行轨迹人员,对所有离兰、返兰人员进行登记备案,并组织对参建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各施工区域大门设置专人进行体温检测,对入场人员进行全覆盖、全天候动态管理。安排专人定时定期对工作区、生活区等人员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并做好消毒台账和公示证明。各参建单位重新梳理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情况,配足配齐专业体温检测仪器、防疫手套、防疫口罩等常规防疫物资设备。同时引导在兰参建人员养成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扎堆、不聚集、用公筷、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要求符合条件但仍未接种疫苗的人员,要尽快主动接种新冠疫苗。
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市轨道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核酸检测,并重点对 1 号线车站客运、工班、安检、保洁及驻站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确保一线运营员工健康安全,为市民乘客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为保障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和一线运营服务人员防疫需求,市轨道公司积极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工作,增加储备防护口罩、防护服、额温枪、红外体温测温器等防疫用品,要求全线车站员工、安检、保洁等服务人员佩戴口罩进行自身防护,同时,还储备了足量的消毒液、过氧乙酸等消毒制剂,配备了百余套消毒工器具。
在此基础上,市轨道公司持续加强防控疫情的宣传力度和广度,积极发挥舆论引领作用,及时、广泛传播权威渠道的信息和科普知识,开展正能量信息推送,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社会普及率。通过车站灯箱、PIS 系统、LED 大屏、兰州轨道 APP、微信公众号等宣传载体,及时发布、转载疫情防控通知公告、倡议书、宣传标语、公益动画广告等内容。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昕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