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技术和成果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动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创新发展,10 月 18 日中国工程院在深圳举办了 " 深空探索科学技术与应用 "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
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国家航天局、科研院所、高校、工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等学术专家 200 余人,围绕深空探索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关键核心工程技术与资源应用及创新发展等方向开展研讨交流。
深圳大学谢和平院士以《月球物质资源开发利用原理和技术构想》作了论坛主旨报告,黄少鹏教授在 " 深空资源利用与创新发展 " 分论坛作了题为《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辐射能量变化月基探测》的特邀报告。
▲谢和平院士为宋蜜博士颁发论文一等奖
深圳大学青年学者在这次论坛上表现不俗,宋蜜博士以《基于高光谱影像的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含水矿物探测实验研究》的论文荣获论坛一等奖,丁春雨博士的论文《利用玉兔号高频雷达数据估算嫦娥三号着陆区月壤氦 -3 资源储量》和刘会增博士的论文《基于月基对地观测的海洋水色遥感研究》分别荣获三等奖。
▲参加 " 深空探索科学技术与应用论坛 " 的深圳大学部分代表
宋蜜博士的一等奖获奖论文针对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 " 天问一号 " 探测火星表面物质成分和水冰分布的科学目标,利用前期工作研发的火星矿物探测系统,分析了覆盖乌托邦平原南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的 330 景高光谱影像,结果发现其主要覆盖物为自然土壤,并探测到 4 处疑似有水冰分布的区域,光谱上表现为水冰和菱铁矿 / 方解石的混合物,以及水冰和富硫土壤的混合物,表明乌托邦平原仍是火星的一个储水单元,该成果可为天问一号轨道器和火星车的天地协同观测寻找水冰分布提供辅助信息。宋蜜博士还在 10 月 14-16 日宁波举办的 " 第六届成像光谱对地观测研讨会 " 上荣获优秀报告奖。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李世卓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