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 月 21 日下午,繁忙的南沙大桥东行方向发生一起车辆追尾交通事故。正在海鸥岛驻勤的拯救人员叶绍成和胡卫接到指令后,迅速赶往现场处理。
救援任务结束后,他们迈着疲惫的脚步,擦了擦头上的汗水,走进了单位新设置的 " 流动迷你小家 "。打开空调,接杯温水,坐在沙发上歇息一会,等待下一个救援指令。
已建成 10 个 " 流动迷你小家 "
广东全省高速公路已建成营运超 10000 公里。粤运拯救负责其中约 7000 公里高速公路的救援业务,共有 900 多名拯救队员,遍布在粤东西北及珠三角。
作为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专业车辆救援企业,一线拯救人员全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待命,哪里有突发事件,就往哪里去。
然而高速公路车辆事故充满多样性、突发性和复杂性,这让一线拯救人员的工作也更加艰苦。受客观条件限制,以往,拯救人员的备勤点多为集装箱等简陋场所。重大节假日作业高峰期,拯救队员值班只能 " 以车为家 ",基本是风餐露宿状态。
在党史学习教育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中,广东省交通集团党委通过调研,决定将改善一线拯救人员工作生活环境,建设 " 流动迷你小家 " 工作列入工作任务清单按照这一指导思想,集团工会拨付专项经费,支持 " 小家 " 建设,要让一线拯救队员早日告别风餐露宿的生活。
粤运交通公司党委多次深入基层,与一线拯救人员近距离面对面地沟通交流。粤运交通公司工会思考打造方便又实用的 " 流动迷你小家 ",明确相关责任人和进度安排,坚持上下同步推进、压实责任。
在国庆前夕,在广东高速公路不同路段的 10 个 " 流动迷你小家 " 全部启用。自此,一线拯救人员在户外工作的间隙能喝口热水、歇歇脚喘口气,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救援作业中。
移动 WIFI 全覆盖
目前,粤运拯救 " 流动迷你小家 " 主要分为双层轻钢结构房、32 平方米两房一厅一卫、8 平方米小单间三种形式。其中 8 平方米小单间凭借其轻便、易运输的特点,主要用于节假日任务繁忙的备勤点。
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在广贺高速广宁至龙甫段唐家驻勤点,这座 32 平方米板房被一线拯救人员称为 " 小别墅 "。两房一厅一卫的空间里,包括了办公区、休息区和生活区,电脑、沙发、床、微波炉、冷暖空调、应急药箱等一应俱全,还有折叠桌、按摩椅、风采墙这样的暖心细节设计。
所有的 " 小家 " 都配备了无线路由器,稳定的网络信号,不仅便于队员及时通过电脑学习、上传下载、打印资料等,而且夜晚休息时还能借助网络观看电视节目,让工作生活两不误。
拯救员邝国龙说,现在回到备勤点,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轻松、舒适。
可随备勤点流动
国庆前夕,一名拯救员操作汽车起重机,长长吊臂从另一台平板清障车上 " 夹 " 起房顶的四个角,平稳移动放在了广东云梧高速的石牙山隧道口处。
在总结了唐家常驻点的建设以及队员使用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拯救清障车型大小,长 4 米、宽 2 米,共 8 平方米形式的 " 小家 " 应运而生。
为了便于吊装移动,房子外部采用抗冲击、抗氧化、不易生锈的金属雕花材质,内墙为竹木纤维板,总重约 1.5 吨。救援工作需要布点在哪里,它便可以可随平板型清障车去到哪里。
为防止家具在流动中移位、跌落,室内每样家具都贴心地被锁扣固定在地上或墙上,确保小家落地即可正常使用。
这个能流动的 " 小家 " 与其他不同,其中一面墙壁设置了亮黄色,在狭小的空间里,更容易让人提振精神,舒缓紧张情绪。
这间仅仅长 4 米宽 2 米的房子,进门右边刚好放下一张单人床,左边放着两张可伸缩的黑色躺椅,放上折叠椅,最多还可容纳 5 个人同时休息。
躺椅中间的小餐桌下隐藏了迷你冰箱,餐边柜里塞满了应急食品。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粤运拯救在原有 178 个救援驻勤点的基础上,增设了 195 个临时备勤点,救援点之间的平均距离从日常的约 40 公里,缩短到了 20 公里以内,大大缩短了到场的物理距离,确保了快速到场,及时清障。
无论备勤点如何动态调整," 小家 " 都能第一时间随 " 点 " 而动,为队员们提供工作、生活保障。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力夫 通讯员 粤交集宣、吴帅芬、曾晓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