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10-22
真心办实事,让群众幸福感可知可见 出硬招、打硬仗、作示范,我区“我为群众办实事”见成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改造一新的小区居民活动中心、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热情优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 今年以来,我区多措并举推动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全区各级为群众办实事事项共 3376 件,已完成 2596 件,受益群众近 155 万人次。

一项项项目交叉进行,一个个计划逐项落实,真心办实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出硬招——

统筹协调,着力解决民生实际问题

巢湖之重,重在生态。

位于滨湖新区遵义路与庐州大道交口,万达亲湖苑小区是巢湖北岸最 " 近湖 " 的一个居民生活小区,沿着游步道步行仅 10 来分钟,即可到达巢湖岸边的岸上草原。" 往年夏天最高温的那几天,在家里隐隐都能闻到蓝藻发臭的味道;如今一直没闻到气味。" 看着眼前的变化,不少居民言语中透出幸福的味道。

作为我区 " 重量级 " 为民办实事项目,我区将蓝藻防控作为领导领办工程,坚持早部署、早启动、早打捞,拿出最硬担当,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全面向蓝藻宣战,切实让巢湖北岸居民 " 看得到变化、闻得到变化、比较到变化 "。

" 穷尽一切方法,运用多种手段,不论是人工还是机械,不论是‘土办法’还是‘洋办法’,无论是新办法还是老办法,只要管用有效,就是好办法。" 区生态环境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快艇、曝气船、控藻船、" 龙卷风 "、一体化藻水处理车等各种方式、十八般武艺,最大限度提升防控成效,环湖沿线蓝藻未发生臭味,巢湖岸线异味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这也是困扰不少家庭的难题。如何破解 " 孩子放学后去哪儿 " 的棘手之难?紧扣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要求,我区通过 " 普惠托管有需必应 "+" 个性化课程精彩多元 ",为破解这一提供了视角和路径。

本学期,合肥师范附属第二小学共开设包括射击普及课等在内近 70 项 " 三点半 " 课程,2400 余名同学报名参与。课程开始前,学校从报名、编班、审查、组织等各环节均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只要放学后 " 愿意留校 " 的学生,都可以参加校内课后服务,既能在教室里完成作业,又能参加涵盖知识、艺术、体育和科技类活动项目的特色社团。

围绕治藻难、就业难、办证难、就医难、停车难、上楼难等问题,我区注重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的第一步,通过项目征集、走访调研等形式,确定包括交通堵点综合治理、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改造、" 三点半 " 课后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培育、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等 35 个重点项目清单,涉及交通、教育、文化、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内多个议题,由 29 位区级领导牵头,定期研究调度,推进落实。各街镇大社区以及区直部门则同步面向基层和群众征集具体项目,结合实际研究落实本单位本部门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事项清单。

打硬仗——

敢于担当,在重点难点问题上 " 啃硬骨头 "

每年合肥从暮春进入初夏,繁花似锦。然而过往市民却无心欣赏,纷纷捂紧口罩、系上围巾。这样的 " 反季节操作 ",源于杨絮飞花带来的 " 漫天飘雪 "。如何让市民远离漫天飞舞的 " 杨絮 " 困扰?这是一道不得不破解的难题!

从去年 12 月开始,一场意杨飞絮治理集中专项行动正式打响。宿松路(绩溪路至南二环路)沿线 710 棵杨树正式启动 " 剃头 " 工程。" 难度非常大 " 成为区城管局道路绿化科工作人员吴天祥和施工人员的第一感受。既要尽快完工,不造成过往车辆的行驶障碍,又要避开市民休息时间,不能施工扰民。登高车、吊车、垃圾清运车、专业伐木抓机齐上阵,全员参与现场作业,仅用一周时间这一路段的的杨树截短便完成了。经过四个月连续奋战,二环内指定区域所有杨树均进行了短截。

下大力气破解意杨飞絮,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烦恼,赢得了一直好评,更坚定了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态度。不仅如此,我区还以敢摘 " 毒瘤 "、敢捅马蜂窝的决心和担当,集中开展五金机电城综合整治。" 新店面已经布置好了,拆除搬迁工作这两天就结束了。"8 月 20 日一早,五金机电商贸城经营户胡光东正忙着收拾店内杂物,装满脚手架的货车已准备出发。从亲眼看见大火烧起来那刻起,胡光东便下定决心要尽快搬迁," 谋生很重要,但不能在刀尖上 "。

安徽五金机电商贸城,是合肥最活跃的建材市场之一,但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违法搭建,成为安全隐患的痛点、城市治理的乱点、市场监管的难点,被列为重点整治单位。自 7 月 22 日进驻现场至 9 月 4 日完成整治,历时 45 天,累计参与 500 多人、投入机械设备 500 余辆次,搬离违建商户 353 家、各类货物约 12 万吨,拆除违法搭建和货物堆场约 15 万平方米,清运建筑垃圾 1100 余车。拆除违章建筑,只是综合整治的 " 起点 ",后期将聚焦群众关心问题力争该市场安全隐患 " 整体销案 "。

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要务实于办。我区始终注重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的重点难点作为工作的突破点和落脚点,敢于亮剑,用 " 啃硬骨头 " 精神解决多年来困扰群众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努力把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作示范——

完善体制机制,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多方统筹资源,拓源扩点挖潜,加速构筑免疫安全防护屏障。发布《致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带头主动接种疫苗,动员组织身边亲属、同事和群众积极支持、踊跃参与接种,带头履行好接种疫苗的社会责任;而在疫苗供应紧张时,要求党员干部让群众、基层一线人员优先接种。形成了 " 群众观望时,党员干部作示范带头种;群众抢种时,党员干部守初心带头让 " 的生动局面。

" 我是 1958 年入党的老党员,国家倡议身体符合条件的 60 周岁老人接种疫苗,刚开始孩子们还挺担心,不过我知道,疫苗注射事关全民,我什么大毛病都没有,就要孩子带我过来抓紧时间把疫苗给打了。"8 月 24 日,骆岗街道包河花园社区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点内,刚刚接种完第一针疫苗的许学英老人精神矍铄地唠起了打疫苗的过程。

关键时刻看干部,关键时刻党员上。全区共发动 512 个党组织、3300 余名党员组成党员先锋队,第一时间下沉到全区 49 处固定接种点、12 处临时接种点、2 辆移动接种大巴以及 241 个接种台,常态化组织发动、宣传引导、答疑解惑、维持秩序。

与此同时,我区还统筹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力量,组织接种队伍。立足科学合理规划,优化接种点布局设置,建立以常规接种门诊为主体,临时接种点和疫苗接种大巴为补充的疫苗接种服务体系。拓宽疫苗接种渠道,采取 " 个人预约 + 团队预约,定点接种 + 上门接种,临时点 + 常规门诊接种 " 的方式开展疫苗接种。家庭医生团队发挥优势,向重点人群解读接种政策,协调社区、企业、学校的接种流程,有效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集体积极参与接种。截至 10 月 15 日,全区新冠疫苗接种量已突破 220 万剂次。

聚焦 " 我为群众办实事 ",万年埠街道创响 " 一米阳光 " 党建服务品牌,建立 " 阳光书记见面会 " 工作机制,招商吸纳优质资源参与 " 两级中心 " 建设,以群众、企业、城市管理、社会治理需求为导向梳理清单,补足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感。积极打造 " 街道、社区、小区(商圈、商务楼宇)" 三级组织体系,在小区、商圈、楼宇阵地中设立功能型党支部,实现组织前移、阵地前移、服务前移、治理前移,各级党群服务平台今年共开展群众活动 110 余场。同时搭建协商议事平台,收集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 " 一米阳光 " 党群服务站 7 处。

以党建创新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统筹各类服务资源、协调各方自治共治。今年以来,我区鼓励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区领导结合大调研工作,深入基层联系点,党委(党组)书记深入支部联系点,找准查实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区直机关组织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百千双进(百个党组织千名党员进小区进楼栋)活动,全区 103 个区直机关部门党支部与社区网格党支部开展定期共建。党员干部通过 " 党群家访 "、" 民情日记 "、岗位学雷锋活动等积极主动问需,收集群众的 " 愿望清单 ",每个支部发挥所在单位职能优势,为社区工作积极争取政策、信息、资金和技术等支持,为小区和群众解决 1 至 2 件具体问题。

郝梦瑶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王峰

相关标签

巢湖 幸福感 养老服务 生态环境 就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