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一片片稻田郁郁葱葱、一只只黑斑蛙健硕活泼,十几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分工合作,清理、喂饲料、抓蛙、处理,一气呵成。金秋时节,泰州市海陵区罡杨镇的 " 水上农谷 " 项目正上演着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的繁忙景象。这也是泰州海陵首家利用净化后的再生水进行稻蛙养殖的项目。
△ " 稻蛙共养 " 试验田 通讯员供图
" 以前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都是直接排放至杨庄河的自然环境中,白白浪费了水中的氮、磷等微量元素。" 项目负责人介绍。" 水上农谷 " 项目在原有污水处理厂工艺处理基础上,建设了近千立方的营养调节池,采用 " 提升-增氧 " 的科学方法,在进水时增加了水的含氧量。同时,在营养调节池上方增加益生菌发酵罐,向营养调节池输送益生菌,调节好的营养水平均每天向稻田输送近 600-900 立方。
为确保排进稻田的水质安全,污水处理厂利用仪器对净化后的水质进行 24 小时监测。还有人工不定期随机抽查,结果显示氨氮、磷等元素远远优于国家标准。
在高效稻蛙生态池中,利用青蛙吃害虫的天性,消灭稻田里的害虫,不再需要使用农药和化肥,由此提升水稻品质。稻田内还设有喷淋系统,通过创造人造雨林环境,促进水稻和青蛙健康生长。
此外,为保护环境," 水上农谷 " 项目在近百亩林地中,建设了近千米人工湿地式灌溉沟渠,既肥了田、壮了树,又通过土壤的自然渗透处置了养殖尾水,真正做到水循环利用、零排放,实现了一地多收的经济效益。
" 家门口干活,每个月收入翻倍,高兴得很!" 村民周阿姨原先在家务农,每年只有 7000 元收入,现在工作轻松,每个月额外增加了近 3000 元收入。" 像周阿姨这样的员工在‘水上农谷’还有 20 多名,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切实促进村民增收。" 罡杨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罡杨镇将进一步深化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把富民兴村作为 " 办实事 " 的着力点,持续提高村集体收入、持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通讯员 黄少军 林珑 沈雁秋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毛晓华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