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家可以暂时放下,等疫情过后,大家安全了,再回去温暖自己的小家 "" 我们要冲在前面,"10 月下旬,我市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市市政工程服务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防疫动员会和市住建局的安排部署,组织志愿队伍奔赴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根据市上干部职工下沉社区一线防疫要求,中心组织了 467 人(党员占 85%)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按照就近原则,立即向所居住地社区报到,分别下沉至 4 区 2 县 76 个街道 208 个社区,全力协同配合各街道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好各个小区的防疫工作。
闫文渤同志面对家中年迈且常年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毅然选择了 " 冲锋在抗疫一线 ",只能在每天完成志愿工作后匆匆赶回家照顾老人;中心复转军人们演绎着 " 退役不褪色 "" 抗疫我在前 " 的军人本色,付伟同志是一位新晋 " 奶爸 ",面对疫情,他来不及体验初为人父的喜悦,24 日上午 6 时就与社区人员一道入户登记,下午 5 时才回家休息,照顾妻儿,晚上 10 时又自告奋勇在检测点维持秩序,一直忙到第二天上午 6 时,每天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瞿业乾、滕莉娟和吴旭浩、陆丽娜四位同志是志愿者队伍中的两对 " 夫妻档 ",他们都在接到下沉社区的任务后,第一时间把家中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冲在社区抗疫一线。" 疫情面前,我们要冲在前面,小家可以暂时放下,等疫情过后,大家安全了,再回去温暖自己的小家 " 这是他们几天来常在嘴边说的话。
在社区组织下,中心志愿者深入各小区反复宣传防疫政策知识和相关规定,为市民答疑解惑,稳定恐慌心理,动员辖区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有序、有效防疫。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的老毛病伴随了冯金华同志好几年,他在南昌路社区工作的任务就是对聚集和闲逛的行人进行政策宣讲和劝导,来回往返,一天下来要走二三万步,对于青壮年来说尚是很大的运动量,更何况是他这位年近 60 的老病号。他说 " 我是一名党员,虽然快要退休了,趁现在能干就多干一点 ",就是这样,他每天拖着疲累的身躯,行走在南昌路上,不断向市民群众宣传着防疫政策,展现着一名老党员、老市政人的风采。
宋晓玲同志刚到检测点时,社区人员还未完全到位,她与其他三位志愿者既要向群众宣传防疫要求,又要组织有序排队,同时还要进行信息登记。21 日至 25 日,她累计工作时间近 80 个小时,登记群众信息 9195 人次。张晓燕同志驻守在甘肃机电市场卡口点,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当遇到不会操作手机的老年人时,她又详细登记联系方式,在核酸检测开始后第一时间主动通知老人做检测。" 我和中心 400 多名志愿者一样,虽然做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要大家都为防疫做努力,我们的城市一定会转危为安。" 这是她的心声,也是中心全体志愿者的心声。
党旗飘扬在一线。467 名志愿者中,党员占 85% 以上,社区防疫点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者身着红马甲,佩戴党徽,亮明身份,自觉接受政治考验和党性检验。他们冲在前面,抢先干着入户摸排、为隔离人员运送生活必需品、社区防疫物资转运等苦活累活和风险大的工作。张维全同志是一名 56 岁的老党员,血压常年较高,他无暇顾及自己身体状况和家人的劝解,主动投身一线,每天从早上 10 时到晚上 10 时值班值守,几天下来配合社区完成了近万人的核酸检测。周晓亮同志在向社区报到后,当晚夜间 7 时许就开始逐门入户通知做核酸检测,检测工作连夜进行,他就连夜登记信息、维持秩序,直到第二天下午 2 时,因电脑系统故障才得以休息短短 4 个小时 ……
在疫情防控志愿工作中,中心广大志愿者胸中装着责任,眼睛盯着一线,手里抓着落实,全身心的投入社区一线,涌现出了一大批感人的事迹,他们当中有党员,也有群众;有 " 退役不褪色 " 的老兵,也有 " 不爱红装爱武装 " 的巾帼英豪 …… 面对这次大考,中心志愿者用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坚守,书写着属于市政人的篇章,展现着市政人的独特风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晟君 文 / 图
编辑丨王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