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桥村委会旁的永绿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里,黎俏文、谭翠茵夫妇正在分拣、整理即将装车发往广西的蚕茧。
从 " 接天桑叶无穷碧 " 的田间地头到紧张整理白色蚕茧的加工集散车间,湛江市徐闻县下桥镇信桥村的黄胜传始终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指着烘干区旁已经收拾出的空地,他说,明年村里将在这里建起自己的蚕丝被加工车间,话语里满是期待;彼时,陈大林正在自家的店铺里忙碌,近期通过金融帮扶贷到 38 万元款项的他,赶在九月、十月当地农户集中耕种的时节进了一批农用物资,不仅及时满足了农户生产需求,店铺营业额也达到理想 …… 这是下桥镇农业生产的侧面。
下桥镇是典型的农业镇,除了种桑养蚕,蔬菜种植是该镇 12 个行政村和 1 个镇农场的主导产业,辣椒、玉米、茄子、韭菜等均是当地农户热衷的农作物。然而长久以来,下桥镇农业产业多处于自发状态,缺乏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由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和中海油深圳分公司等两家中直驻粤单位组团而成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 " 驻下桥镇工作队 ")进驻徐闻县下桥镇后,针对该镇当前产业发展特点,与当地确定了 " 引入龙头企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农业加工服务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 的农业产业发展思路。目前,驻下桥镇工作队已经与意向农业龙头企业接洽。
万亩桑田覆盖乡村
黄胜传是信桥村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的几户人家之一。
1989 年左右,他便在自家田地里种起桑树、屋子里养起蚕,凭借着对桑蚕的热情和耐心,黄胜传慢慢摸索出种养心得,逐步成为种养大户。" 后来他就提供种苗给附近的村民种,谁家的蚕宝宝有什么问题,他也热心提供技术指导。" 当地农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到。由此,信桥村桑田开始逐步扩大,养蚕的人家也越来越多。" 村里 22 个自然村,有 18 个村的乡亲都种桑养蚕,从这儿一片片连过去都是桑田,共有 1 万多亩。" 站在半人高的桑树旁,黄胜传说道,身后尽是绿桑叶,望不到边。
■黄胜传是信桥村最早开始种桑养蚕的几户人家之一。
而在信桥村委会旁的永绿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里,黎俏文、谭翠茵夫妇正在分拣、整理即将装车发往广西的蚕茧,两人相顾默契微笑、各自专注整理手中的白色蚕茧,妻子背上未满一岁的婴儿不吵不闹、乖巧陪伴。他们身后的冷库门前,小型货车上已经装上一筐筐收拾好的蚕茧。黄胜传说,这是今天发出的最后一车蚕茧,到了冬季,蚕就停止吐丝,把眼前收来的蚕茧发货完毕,他们也就暂停这一年的 " 桑蚕作业 " 了。
黄胜传说,从 2009 年合作社成立至今,运来蚕茧、分拣称重、发车一套流程周而复始地在这里上演。种桑养蚕发展成了信桥村的主导产业。2020 年,村里还建起了桑蚕育苗基地,幼龄蚕苗先在这里孵化生产而后进入到村民家中,食桑吐丝。
▲村里还建起了桑蚕育苗基地,幼龄蚕苗先在这里孵化生产而后又进入到个村民家中,食桑吐丝。
推动桑蚕产业升级拓展
如今,整个信桥村有 800 多户人家 2400 人左右以种桑养蚕为生,万亩桑田产茧 1500 吨左右,桑蚕年产值达到 6000 万元。与之相应的是桑蚕生产条件的改善。
近年,桑田的灌排两用渠修建起来了," 一村一品 " 项目申请成功后,信桥村也正在计划重新修整机耕路等农田水利设施。作为村支书,黄胜传结合村里生产需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资金建设冷库,分别于 2012 年和 2015 年建起了两个冷库。" 烘干区也是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搭建起来的。"
▲冷库门前,小型货车上已经装上一筐筐收拾好的蚕茧。
" 我们明年应该就可以在这里制造加工蚕丝被了。" 合作社的烘干区旁,一片空地已被收拾利落,顶上搭起了铁皮棚子,黄胜传跟新快报记者说道,村里正在考虑购置加工设备,再过不久,他们的桑蚕就能实现 " 三产融合 "。驻下桥镇工作队进驻后,也多次到信桥村调研,并邀请科技特派员团队开展专题讲座,谋划科技帮扶方案,共同推动该村桑蚕产业升级拓展,打造完整产业链。
进驻 50 天金融帮扶 180 万
除了参与谋划和助推当地特色产业,驻下桥镇工作队也发挥组团帮扶优势和金融助理力量,从金融帮扶入手,解决农户资金需求助力产业发展升级。陈大林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驻下桥镇工作队通过金融帮扶,解决农户资金需求助力产业发展升级。陈大林就是其中一位受益者。
陈大林的店铺位于下桥镇车来车往的街道旁,乍一看是一家五金店,实际上他还经营着各类农资。" 这款滴灌带特别受农户欢迎,从去年开始进货,在我们这里卖得很好。"
其实,不久前陈大林还在为扩大经营而犯愁。下桥镇农民多在 9 月至 11 月耕种作物,当时陈大林想趁着时节新购进一批农资,却被资金止住脚步。愁眉之时,工作队送来了农行徐闻县支行惠农 e 贷的讯息,具体了解工作队金融帮扶内容后,陈大林提出贷款申请,很快便收到了 38 万元的贷款金额。有了这笔贷款,他便大批量进货," 我进得多,成本降下来了,卖给农民的价格也便宜了。" 陈大林坦然笑起,连赞工作队 " 乡村振兴工作做得好。"
■驻下桥镇工作队进驻后,多次到信桥村调研,推动该村桑蚕产业升级拓展,打造完整产业链。
实际上,驻下桥镇工作队在进驻 50 天左右,便依托农行下桥镇支行帮扶 25 户农户进行金融建档,并发放了 11 笔合约 180 万元的贷款。该工作队金融助理郑炎南说,他们在日常的走访调研中了解农户的资金需求,并通过联合村委会开展金融宣讲活动、重点对种植大户展开调研等方式,让当地群众了解金融帮扶政策,点面结合,更好对接需求,从而实现资金支持当地扩大产业规模和转型升级。目前,驻下桥镇工作队仍在持续推进金融帮扶政策的宣传工作。
驻下桥镇工作队队长张志勇提到,当前工作队正在积极巩固好下桥镇的脱贫攻坚成果,同时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此外,他们也将持续在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上发力," 希望在工作队和镇党委政府的通力合作下,这里的大多数农民收入能有所增加。" 此外,在 " 输血 " 和 " 造血 " 关系上,他也希望下桥镇能逐步在感受不到工作队存在的前提下,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各项事业的长效有益发展。
采写:新快报记者 农艳芳
图片:新快报记者 王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