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00 后 " 男子一人饰两角、周旋于两家人之间,通过伪造电子学位证、虚构协议骗取老同学及其家人近 19 万元。近日,拱北警方侦破一起以帮助办理入学为由实施诈骗案件,匿藏在外地的嫌疑人被抓获归案。
2021 年年初,急于就读理想大学的谭同学(男,20 岁)从高中同学贾同学处获悉,通过广州某大学教务处刘主任,可以就读心仪的大学,而且其本人也是花钱通过刘主任成功就读广州的该大学。3 月 6 日,谭同学通 过贾同学推送的微信名片添加了刘主任为好友,刘主任了解谭同学的基本情况后,称约花 28 万可以帮助其就读心仪的大学,如不成功则退款,并建议谭同学先和家人商量。
谭同学母亲于是在微信中联系上刘主任,刘主任向其介绍了入学的程序,并表示学位紧张,建议谭同学一家要尽快做出决定。谭同学母亲提出与刘主任面谈,但刘主任称因防疫规定不方便走动,于是对刘主任的说 法产生了怀疑。
对于半信半疑的谭同学母亲,刘主任建议她可以向贾同学父亲求证后再做决定。谭、贾两同学的家长本来就互相认识,谭同学母亲从贾同学父亲处得知,贾同学目前在广州某大学就读,就是花钱通过刘主任办的, 而且刘主任在学校也非常关照其儿子。
打消了疑虑后,谭同学母亲向刘主任转账了 1 万元作为定金,其后双方在网上签订协议。3 至 4 月期间,谭同学母亲按协议先后 4 次转账共计 188000 元到刘主任指定的银行账号,并等待刘主任的下一步安排。
4 月下旬,谭同学母亲接到贾同学父亲的电话称,这次办理入学的事情可能出问题,因为刘主任的身份有可疑。原来,贾同学向父亲表示自己欠下大量债务,于是其父亲去广州某大学找其了解情况,却发现儿子根本 就没在该大学就读,也无法联系上儿子,后来去教务处找刘主任,结果查无此人。谭同学一家获悉此情况后立即找刘主任和贾同学要求退款,但两人均无法再联系上。虽然觉得贾同学有诈骗嫌疑,但因为刘主任指定的 银行账号并非贾同学本人银行账号,贾同学父亲也不好下定论,只能建议谭同学一家报警处理。
4 月 30 日,珠海市公安局南屏派出所接到谭同学的报案便展开调查,发现贾某(即贾同学,男,19 岁,无业)有重大作案嫌疑,案发后贾某一直不知所踪,就连其家人也不知道其去向。10 月上旬,民警掌握到贾某在 汕头市活动的线索。10 月 20 日中午,办案民警在汕头警方的协助下,在澄海区某小区将贾某抓获。
经审讯,嫌疑人贾某对其因无力偿还债务,从而在微信中假冒 " 刘主任 " 以帮助办理大学入学为由进行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贾某供述,2020 年 6、7 月间,其注册了一个名为 " 刘主任 " 的微信号,通过该微 信号与父亲联系,微信中的 " 刘主任 " 自称是广州某大学教务处主任,可以帮助其儿子就读该大学,以此向父亲要钱,其后贾某向父亲谎称其在 " 刘主任 " 的关照下已就读该大学,于是贾某父亲对 " 刘主任 " 成功帮儿 子就读大学深信不疑,而实际上贾某并无就读任何学校,向父亲要得的钱主要用于日常花销。
2021 年年初,当债务缠身的贾某得知高中同学谭同学有花钱购买学位的想法后,遂萌生了诈骗念头,于是便发生了这起老同学之间的诈骗案。
据办案民警介绍,嫌疑人贾某为了获取信任,可谓 " 功课 " 做足:专门伪造 " 电子学位证 " 展示给谭同学;其使用的 " 刘主任 " 微信号头像就是广州某大学照片;" 刘主任 " 在微信中聊及大学入学问题头头是道; " 刘主任 " 指定的转账银行账号实际上是贾某朋友的账号。
目前,嫌疑人贾某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拱北警方提醒:无论入学还是就业,都应该通过正规途径、合法程序进行办理,切忌病急乱投医,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万一发现被骗,应保留相关证据,及时报案。
采写:新快报记者李红云 通讯员陆晓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