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是六盘水市水城区的支柱产业,为水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水城区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煤炭工业进行了 " 脱胎换骨 " 改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煤炭产业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多元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006 年以来,水城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煤炭产业发展的有关要求和部署,按照 " 政府规划引导,市场化运作推进 " 的原则,先后深入实施煤炭产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工作,逐渐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煤矿优化布局,实现了煤炭产业集中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逐渐构建起以大中型煤矿为骨干、优质产能煤矿为主体的煤炭供给新格局。
一直以来,煤炭产业就是水城区的支柱产业。然而,在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产能结构不尽合理、供给能力有待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方式粗放低效等问题。
为促进煤炭产业发展,自 2006 年起,水城区深入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将技术落后、产能低下的小煤矿进行关闭退出和重新整合。
" 从 2006 年到 2013 年,我们全面推进煤矿整项关闭和资源整合工作,关闭退出了 9 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区矿井数量从 175 个减少到 99 个,初步实现了煤炭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水城区能源局副科长级干部胡黔说。
2013 年以来,水城区进一步加大关闭落后小煤矿的工作力度,并对煤矿进行兼并重组,深入推动煤矿企业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不断提升煤矿单井规模,煤炭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迈进。
位于水城区鸡场镇的攀枝花煤矿,隶属于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只是一家年生产能力不足 3 万吨的小煤矿,企业产量小,在各方面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也比较弱等。
得益于煤炭产业的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现如今,攀枝花煤矿已经成为一家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 120 万吨的中大型煤矿,有员工 1200 余名,企业的规模变大了,市场竞争力也增强了。而攀枝花煤矿的母公司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也在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中不断发展壮大。
" 通过兼并重组,公司淘汰了矿井规模为 60 万吨以下的矿井,煤炭生产规模从 150 万吨提高到 600 万吨每年,真正改变了原公司小、散、乱的局面,提升了公司的机械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升了公司的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贵州贵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中跃介绍。
据了解,贵能公司是一家以煤炭生产、加工为主导产业的本土民营企业,成立于 2011 年,目前已形成生产矿井 4 对,建设矿井 1 对,选煤厂 4 座,年煤炭生产及加工能力为 600 万吨,从业员工有 7000 余人。该公司成立 10 年来,累计生产原煤 3200 万吨,供应电煤 1600 万吨,上缴税费 31 亿元。
现如今,通过实施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水城区煤矿企业已全部淘汰 30 万吨规模以下的矿井,规模 60 万吨以上矿井已成为生产主体。煤炭开发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逐渐构建起以大中型煤矿为骨干、优质产能煤矿为主体的煤炭供给新格局。
下一步,水城区将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紧紧抓住 "3060" 碳达峰、碳中和的窗口期、机遇期,进一步优化调整布局,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做大做强煤矿企业,大力推进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到 " 十四五 " 末,全区煤矿总数量由现在的 57 个减少至 40 个左右,单井平均规模每年 60 万吨以上,规模 90 万吨以上的矿井占比达 70% 以上,总产能每年 3000 万吨,煤炭产品年调运量达 2500 万吨以上。
贵阳晚报 +/ZAKER 六盘水
李梦秋 张浩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