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去年去过武汉,这回我是抱着平常心的,算是比较从容吧。" 电话那头的苟黎坤显得很轻松。10 月 30 日晚间,忙碌了一天的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她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苟黎坤是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自学医到从医已有 18 年之久。此次,她受医院指派来到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从病区筹备到现在,苟黎坤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在这里奋战了十天。
时光追溯至 2020 年 2 月 16 日,那是个难得的大晴天,苟黎坤如愿成为甘肃省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她怀着 " 紧张而淡定 " 的心情向着武汉出发了。看似矛盾的形容,却不难理解。紧张,是因为这是她一生中第一次奔赴这样的 " 战场 ",那是战斗最激烈的主战场,毕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谁都是新兵。但作为一名医生,她又拥有着一份前所未有的淡定和坦然—— " 我们有不断更新版本的‘诊疗方案’作指导,外加这么多年的临床经验也决不是吃素的,毕竟,敌人再强大终究抵不过众志成城的决心和稳扎稳打的勇气。" 苟黎坤说,出发那天的太阳光令她刻骨铭心,暖暖地照在每位队员的身上,仿佛是嘱咐他们把这份 " 明媚 " 带给武汉。
苟黎坤告诉记者,因为有了去年的经历,自己算是比较有经验的," 只要认真做好防护,安全没有任何问题。" 她很淡定。苟黎坤告诉记者,这回不同的是,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患者比较多,老年患者占比高,因此工作时间要比在武汉时长,强度也要大一些。诚然,这回的心情也不太一样,去年是他乡,此番却是家乡。重任在身,苟黎坤的坚定更加一分。
据了解,病区里分成了很多治疗小组,除了护理人员外,还有管床医生和值班医生。" 对于病人,不仅是医疗和护理,还得照顾生活起居,因此护士老师们更辛苦些。" 苟黎坤说,病区里的医护人员来自好几家医院,大家配合默契,在一起工作很融洽。
苟黎坤主管的 83 岁老爷爷是危重型,听力不太好,说话得用很大声,加之穿防护服的影响,她需要用 " 喊 " 来与老人家对话,嗓子有些沙哑。
" 虽然更辛苦,但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有国家和省级专家组的教授来指导我们,他们每天都会查房、制定方案,我们要严格执行。" 看到危重型患者转重型,重型转普通型,最终转出重症监护室,苟黎坤心里特别高兴。
(图片由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提供,后两张图片为苟黎坤在武汉时工作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编辑丨周言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