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先生曾说:"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60 年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汉代六朝的文赋、《史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金元戏曲,明清散文,涵盖了 " 一代之文学 " 的代表性作品,无论是时间维度,还是文体类型,该丛书都做到了古典文学精华的全覆盖式收录,可谓是品鉴古典文学的可靠版本。故而出版 60 年来,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备受读者好评。学界评价说:这套书本来是为了普及经典,而最后本身成为了经典。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所以经典,首先体现在丛书最早均由相关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整理注释。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丛书的作者主要有三大群体:第一,来自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成立于 1952 年底,是国家最高文学研究机构,汇聚了郑振铎、何其芳、俞平伯、余冠英、钱锺书等一流的学者。文学研究所曾与人文社约定,古典文学普及方面的书稿都交给人文社出版。人文社是国内级别最高的文学专业出版社,文学研究所与人文社合作是 " 强强联合 "。第二,来自国内高校的著名学者,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游国恩、浦江清、朱东润等先生,都是当时古典文学研究界的 " 顶流 " 人物。第三,来自本社古典文学编辑,人文社成立之初,即从全国范围内调集专业学者组建古典文学编辑室,王利器、舒芜、顾学颉、陈迩冬、周汝昌等就是这样进入人文社工作的,他们都是当代著名的 " 学者型编辑 "。他们不仅参与了 " 四大名著 " 等书的整理,同时也撰著了多种古典诗词的选本,这是时势的玉成。在古典文学普及方面,他们与其他作者一道为当代的古典文学选本的撰写奠定了最基本的规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丛书作者群有了新的变化,编辑退出作者队伍,文学研究所和国内高校的学者成为主体。来自文学研究所的有曹道衡(《乐府诗选》)、邓绍基(《金元诗选》《金元文选》)、陈铁民(《王维诗选》)等,来自高校的有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刘学锴、余恕成(《李商隐诗选》)、薛天纬(《李白诗选》)等先生。皆是相关领域的一时之选,如曹道衡先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专家,撰有《南北朝文学史》等;邓绍基先生是金元文学研究专家,撰有《元代文学史》等;陈铁民先生撰有《王维集校注》;萧涤非先生是《杜甫全集校注》的主编;刘学锴、余恕成两先生合著《李商隐诗歌集解》,薛天纬先生是《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的作者之一,曾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等等。
总而言之,每本选本的作者都是一时之选,每本选本都是作者几十年学术研究积淀的成果,并且每本书的写作后面都有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以王伯祥先生《史记选》为例。据先生日记,王先生被郑振铎邀请加入文学研究所,第一项工作就是编选《史记选》。1952 年 12 月 12 日,王先生接到北大校长马寅初颁发的聘书(文学研究所最初挂靠在北京大学),正式成为研究所成员。15 日就开始工作,王先生的工作计划是,先将《史记》圈点一遍,然后用重要的版本作校勘,最后再作注释。后来又作了一些调整,校完本纪之部后,开始做选篇校释,三项工作都得以贯彻。王先生 1953 年 9 月初拟写作内容,请所内同仁提意见,1954 年 1 月 4 日,研究所印出《孙武吴起列传》征求意见稿。一年以后,1955 年 5 月 10 日,"《史记》选本校释全部粗毕,只待撰序言及重加修正矣 "。1956 年 1 月 25 日," 人民文学出版社王利器来访,商改《史记选》注文数十处。因与对坐,逐条修改,抵午方毕 "。1957 年 4 月,《史记选》正式出版。全书选文 20 篇,校释合计 5382 条,共 41.1 万字。王先生写这本书差不多用了 4 年半的时间。具体的过程,其日记有详细的记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
一般而言,对文史学者来说,45 岁至 70 岁左右是最宝贵的时段,此时他们既年富力强,又学问积累成熟,二者叠合,最能出产精品。王先生做《史记选》在 62 至 67 岁,先生的深厚渊博的学术积累都融在这本书中,相关情况读者可以参阅《史记》修订版主持人赵生群教授的评论文章(《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读王伯祥 < 史记选 >》)。由此可见,《史记选》所以受读者称赞不是没有原因的。
该丛书的经典型,还体现在 " 千锤百炼,精益求精 " 上。古人说:"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因此,一有机会,作者总会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和著作。古人还说:" 校书如扫尘,一面扫,一面生。故有一书每三四校,犹有脱谬。" 因此,一有机会,编辑也不断地修订已出版的书稿,进一步提高编校质量。一本优秀的图书正是在作者、编辑不断的 " 冶炼 " 中变得更加完善的。以钱锺书先生《宋诗选注》为例。该书 1958 年出版,1964 年修订,1978 年再次修订,到 1988 年,已经是第六次修订,1992 年又作了第七次修订。钱先生 1998 年去世,2005 年杨绛先生又作了若干订正。这些修订和完善,亟需在新的版本中体现。
从 2017 年年底开始,《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以 " 典藏 " 的形式重组再版,可谓是 " 旧锦翻新样 " 的典范。目前已推出三辑,已有 36 种诗选(名家选本若干种,综合选本若干种),8 种词选(名家选本若干种,综合选本若干种),另有 " 历代文选 "(自先秦至清代,分 7 册,收录文章 840 余篇)。
作者 郑文丰
来源 黔中书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