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州小记者 2021-11-01
学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认识水资源,两场活动小记者又解锁了哪些技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9 月 24 日,贵阳晚报小记者团携手贵州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基地(贵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贵州省渔业局走进贵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在校开展以 " 关爱水生动物 共建和谐家园 " 为主题的海洋科普宣传活动,为学校 100 余名小学生普及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为提升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认识,2021 年 10 月 10 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贵阳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携手贵阳晚报小记者团走进贵阳市水环境科普馆,开展了 " 行走的课堂 " ——净水小卫士活动。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

认识水生野生动物

第二实验小学 三(7)班 杨顺淇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是由贵州极地海洋世界的老师们讲的 " 水生野生动物 "。老师讲得生动而有趣,我们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老师讲了中华白海豚、斑海豹、中华鲟、玳瑁、娃娃鱼和中华鲎等许多生活在水里的野生动物。其中最特别的是玳瑁和中华鲎。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鲎的血液是蓝色的,很多人还把它的血液用作药材,医务工作者则用它的血液提取液来检测细菌,快速诊断病情。

老师给我们讲的很多水生野生动物中,有一些是濒危动物,所以,老师给我们讲了怎样保护这些濒危动物。比如:外出游玩时,要带走自己的垃圾;遇到这些水生动物时,不要随意喂食,也不要轻易触碰;如果它们受伤或被猎杀,要打电话给专业的部门进行处理。

最后我们还领了小礼物呢!看着可爱的小动物模型,就会想起老师给我们讲的关于水生野生动物的知识和保护它们的方法。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做一个环保小卫士。

有趣的海洋生物课

第二实验小学 三(7)班 杨思娴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海洋生物课。

到了教室一看,哇!好多海洋动物的标本呀!有海龟、海豹 …… 开始上课了,来自贵州省极地海洋世界的老师来给我们讲课。课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哪些,还介绍了一些海洋生物的习性。首先讲到的是中华白海豚,白海豚小时候是深灰色的,长大却变成粉红色,它们素有 " 美人鱼 " 和 " 水中大熊猫 " 的称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接着讲解的是中华鲎,它的样子很像两片叶子,已经有几亿年的历史,所以又被称为 " 活化石 "。它的血是蓝色的,所以它的血可以验毒,它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老师告诉我们娃娃鱼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什么娃娃鱼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娃娃鱼的叫声很像小孩子哭的声音而得名。老师还讲解了为什么要保护动物、怎样保护动物等。

下课了,老师和我们拍了一张合影,给我们发了一个可爱的小海豚灯,这只小海豚灯可以变色,可以发出黄的、蓝的、白的光,非常奇妙。

我很喜欢上这样的课,因为它能让我了解许多有趣的海洋动物,学到关于它们的知识,并学会怎么去保护它们。

一次印象深刻的科普活动

第二实验小学三(7)班 田雨桐

今天,我参加了一个叫 " 水生野生动物 " 的科普活动,来自贵州极地海洋世界的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种海洋动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玳瑁,它是一种海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的体型很大,是一般海龟的 4-5 倍;它的壳,也叫做背甲盾片,与普通的海龟不同。普通海龟的壳是往里凹的,而玳瑁的是向外凸出来的。玳瑁是一种可以消化玻璃的海龟。中华鲟是硬骨鱼纲鲟科的鱼类,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啦,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中华鲎是肢口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长得很像章鱼,它的血是蓝色的。因为具有药用价值,所以会被人们捕杀做成药品。

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类真丰富多彩呀!我们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好野生动物,这才能让动物们快乐生活,让地球更美好!

听 " 水生动物 " 讲座

第二实验小学 三(7)班 辛舒窈

今天早上,王老师说:" 三(7)班的小朋友,要不要去海洋馆听水生动物讲座啊?" 我们全班都说想去。王老师说:" 好的,我们做完早操就去会议室,请拿好纸和笔。"

一进到会议室,我就看见了很多动物标本。后来听老师讲解,才知道它们是玳瑁、很久以前的鳄鱼、斑海豹的标本。老师给我们讲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由于生活的地方被垃圾给污染了,所以现在中华白海豚已经很少有了。

斑海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7-2018 年有非法捕猎者把斑海豹的幼崽带到其他地方去,把 29 只斑海豹幼崽给弄死亡了。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鱼的祖先。2018-2019 年,专家发现中华鲟变得越来越少了。

玳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由于太多的海洋垃圾影响了玳瑁的生存环境,玳瑁现在也面临着生存危机。

中华鲎,被称为活化石,有着神奇的蓝色血液。由于人们把中华鲎当作药材用在了中药里面,所以中华鲎也变得越来越少了。

听完了讲座,我知道了很多的水生动物,也知道了这些水生动物越来越少的原因。让我认识到了环境对动物的重要。我在心里对自己说:" 以后不但要爱护小动物,更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卫生,让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好 "。

课程结束时,老师给了我们一人一个玩具鲸鱼。今天真是开心又长见识的一天。

海洋野生动物

第二实验小学三(7)班 吴婉齐

今天我学了保护海洋野生动物的课,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两种吧!

中华鲎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活在浅海,是肉食动物,全身都是宝,它的血液是蓝色的,可以用来制药救人,中华鲎的生长周期很长,需要 13 年才可以完成繁殖,并且在 3 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了。

还有中华鲟,生长在我国长江一带,它游过大江大海,到韩国、日本去旅游,但是它每年都要从海洋洄游到祖国的长江上游金沙江繁殖,它多么热爱家乡啊!它哪怕生长在异国他乡,都忘不了自己的祖国。中华鲟全身都是宝,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

中华鲟和中华鲎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要捕杀它,要爱护它,希望它健康地和人类一起生活在地球上。

看完了小记者的稿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晚报大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吧!

" 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是世界上 12 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 课堂上,来自贵州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基地的老师向大家图文并茂地讲解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鳍豚、中华白海豚、斑海豹、中华鲟、玳瑁(海龟)与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鲵和中华鲎,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特性与生存状况,以此呼吁大家关爱水生野生动物。

在现场,贵州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基地的老师们还特意带来了海狮、海龟与鳄鱼的标本,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 " 水中精灵 " 的神奇。" 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颚前端钩曲呈鹰嘴状、尾短小 ……",通过面对面观察和听老师讲解,同学们更深刻地认识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玳瑁(海龟)。原来,玳瑁是唯一能消化玻璃的海龟,过度地捕捞使玳瑁已经成为濒危物种,在中国近海几乎绝迹。

"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但目前水生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急剧下降。" 老师告诉大家,每一个物种濒临灭绝,最大的因素都在于生态的破坏、生存环境的恶化、食物链的短缺以及人类的捕杀。如今,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方式有:水生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紧急救护、水生野生动物物种保存、水生野生动物增殖放流等措施。

活动最后,同学们在告别 " 水中精灵 " 的同时纷纷感慨道:"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应该关爱水生野生动物,让它们与人类永远和谐共生于美丽的地球家园 "。

节水小卫士

节约用水 从我做起

世纪城小学六(13)班 乔同渔

你知道吗?我们人类眼睛的含水量为 99%,血液中含水量为 85%,大脑中含水量为 75%,心脏中含水量为 80%,连坚硬的骨头也含水 22%。可见人对水可是一秒也离不开的。

为了探究贵阳的水环境,我来到了贵阳水环境科普馆,与小记者团的伙伴们一起了解水。地球是一个充满水的行星,但其中 97% 是人类不可食用的咸海水,又有 2.76% 是南北极冰盖内和永冻地带的人类取不出的淡水,所以能供人类饮用的水不足 1%。我国六百多座城市有三分之二是严重缺水的,我们贵阳也是一个缺水的城市。所以贵阳前后修建了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来为城市供水,缓解城市的用水问题。

这时,老师给了我们一瓶 " 再生水 ",它是污水、废水净化而来的。我尝了一口,与普通水差不多的味道。我看到了这瓶水的净化流程图:先是用粗格栅与细格栅把较大形状的垃圾挑走,然后是曝尘池与许多沉淀池去掉污泥和一些不可食用的物质,接着是将各种菌消灭,有厌氧菌、无氧菌等,接着是生物消毒,可以过滤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最后的消毒池可以有效杀死藏在水中的病原体、病菌。最后净化出来的水,如果要喝的话,还需要更多的工序,不喝的话,就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改善生态。刹那间,我感觉嘴里的水是多么甘甜,原来每一滴水都是来之不易的呀!

看到那一滴滴纯洁的水,它仿佛倒映出我曾经做过的一个梦,梦里:漫天的狂沙飞舞,大地上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人们躲在干枯的河床上求救。天昏地暗,世界毫无生机 …… 梦醒,我突然又回到了现实,手中的水瓶仿佛有千斤重," 谁知瓶中水,滴滴皆辛苦 "!

同学们,为了美好的未来,请 " 节约用水,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

我的 " 水精灵历险记 "

实验小学 三(10)班 吴梦芸茜 指导老师:杨显秋

今天,我参加了晚报小记者团的 " 水精灵 " 净化之旅,我听了讲解员的介绍,了解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还做了净水实验,我有了很多感触。

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贵阳市的饮用水源主要来自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百花湖是红枫湖的下游湖库,阿哈水库是南明河的上游湖库。我们国家,有 699 个大城市,有 400 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 多个城市严重缺水。

我十分意外,我一直以为水是无限的。自来水管里有水、河里有水、海里也有水,我们身边仿佛从来不缺水。但今天我知道了,原来我们生活的城市这么缺乏水,我以后得节约用水了。

怎么节约呢?我想可以这样:洗脸水用来洗脚、浇花、冲厕所。以前我洗脸会一直开着水龙头,以后我要改变这种方式。妈妈也说,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拖地,她最牛的就是用淘米的水来洗脸,说不仅可以美容还可以节约用水。

是的,我们都应该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从我们的身边事做起。

我们和水

尚义路小学 四 ( 1 ) 班 陈怡均 指导老师:蒋华

水,和我们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息息相关,可是我们对水有多少了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今天来到了贵阳水环境博物馆,现在就让我带大家进去参观吧!

参观的第一站,通过大屏,我们了解到:我们的母亲河——南明河的变化。接着我们来到下一个展区,在讲解员的介绍中,我记下了:我们长江流域的面积、水污染最为严重的是酸性和碱性污染,污染的原因是工厂里排出的污水,如果这些污水流到河流里,河中的鱼、植物、微生物等都会死亡,河水也会从清澈明亮变得又脏又臭。我还了解了节水分为综合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生态节水四个部分。

接下来,通过一段视频,我了解了污水变清的原理。首先,污水要通过大格栅处理。大格栅是用来清除比较大的垃圾的;接着要用小格栅处理,小格栅是用来清除细小垃圾的;再通过生物技术去除水中的细菌,沉淀之后,水便变清了。最后,我们还通过一个小实验模拟了净水的过程。看到有颜色的水一点点变清亮,我感到非常神奇。

今天的参观,我最大的感受是: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然而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极为有限。所以每一个小朋友都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学会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才能让家园越来越好、越来越美,我们才能够在这里快乐地生活!

水过滤,真奇妙

南明实验小学 三(4)班 窦淳琳

10 月 10 日,贵阳小记者团的老师组织我们到贵阳水环境科普馆开展了一场节水小卫士活动。

走进水环境科普馆,我们见到一位刘老师,她用视频、展板、图片等形式给我们讲解,让我知道现在贵阳有污水处理厂 39 座,每天处理大量的污水。我还知道了贵阳有多少个水库。比如红枫湖水库、百花湖水库、阿哈水库等。原来,我们贵阳的供水量光靠水库蓄的水是不能满足供水需求的,所以才需要建那么多的污水处理厂,获得更多的生活用水。

接着,刘老师叫我们用石英砂、纱布、净化石、瓷沙、活性炭、吸色片等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净水过滤器。我静静地观察,发现当添加了颜色的水在过滤器里一层一层地流到最后,它就变清澈变透明了,虽然这个过程很慢,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今天的活动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节约用水一定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看完了小记者的稿件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晚报大记者是如何报道的吧!

访展馆,长知识

" 贵阳市城区现状供水水源布局单一,水质安全风险高。根据《贵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 2020 — 2035 ) 》,2025 年、2035 年分别存在用水缺口约 1.8 亿吨、6.2 亿吨,难以保障供水安全。我市提出拟建东风水库引水工程,解决城市发展用水缺口,打破城区高风险供水现状,构建‘北托乌江、南依黔中、红枫调节、三源配置、优水优用、水畅其流’的供水格局,多水源供水保障城市高质量发展。" 走进贵阳市水环境科普馆,讲解员刘老师借助展板、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小记者们传递一种意识——保护水源,刻不容缓。

" 贵阳不是经常都在下雨吗?怎么还会缺水呢?" 就读实验二小的小记者吴诗涵不解地问。

" 贵阳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 45.15 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 42.43 亿立方米,珠江流域 2.72 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7.94 亿立方米。由于贵阳市处于喀斯特地貌地带,岩溶地貌雨水降下渗透性较强,不容易蓄水,再加上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且多为短历时强降雨,造成我们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难度增加。" 刘老师解答道。

做实验 了解净水原理

" 净化水,主要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消毒四个阶段。" 走进实验室,刘老师向小记者们科普净水的简单过程。随后刘老师按小组分发:石英砂、纱布、净化石、瓷沙、活性炭、吸色片等净水材料,让大家体验净水过程。

先铺纱布过滤层、净化石,接下来依次是垫一层纱布和瓷纱过滤,再垫上纱布和活性炭,两层纱布过滤后铺上石英砂,最后再铺上纱布过滤。

" 真神奇,水变成透明的了!" 简易的净水装置做好后,小记者王道缘用手扶着净水装置,细心观察着小记者胡鑫豪将绿色的污水注入净水装置的入口,亲眼见证了污水变清水的过程。

" 通过今天的参观和实验,我知道了净水需要经过粗格栅和细格栅。" 就读实验二小的小记者南欣阳在活动尾声向大家分享她的收获。

" 原来净化水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我以后一定珍惜每一滴水。" 小记者马武平有感而发。

编辑:刘嘉宇

编审:赵孟静

签发:何佑中

贵阳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微信号 :gywbxjz

抖音号:GYXJZ

视频号:贵阳小记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