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涛 记者 刘国庆)常州市武进区前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启动以来,建设 " 一主一辅 " 阵地,构建了文化前院、科学前港、法律前锋、健康前队、教育前厅、红色前站六大线下服务功能平台,打造网络 " 信息前哨 ",形成 "6+1" 运行模式。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表示,前黄运用本土的资源、特色,打好地方牌,全力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老百姓的心里走。
建设 " 一主一辅 " 阵地、7 大平台
" 镇上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很多,前段时间我还参加了‘形体课’,收获很大。" 前黄镇的周女士说,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丰富,有文化、教育、健康方面的活动,还有劳动技能培训,对周边老百姓帮助很大。
陈女士是当地一所幼儿园的老师,每次周末她都要和家人、孩子一起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图书馆内借书、看书,他们一家也被评为 " 书香家庭 "。
据介绍,前黄镇建设了 " 一主一辅 " 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阵地。为更好地响应群众需求,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该镇将前黄文体中心作为镇级所主阵地,4500 平米的室内活动场地,加上室外占地 100 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将其打造成一个功能丰富、服务性强、覆盖面广的文化教育服务阵地。同时,该镇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对原寨桥镇政府办公大楼进行整体改造和装修,结合寨桥片区各项志愿服务功能,将其打造成一个镇级所辅阵地。
前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搭建了 "6+1",即 7 大平台,分别是红色前站、文化前院、科学前港、法律前锋、健康前队、教育前厅、以及线上云平台——信息前哨。7 大平台都取了 " 前 " 字在里面,蕴含了将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决心。
记者在前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阵地——前黄文体中心内看到,里面设置有图书馆、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书画创作室、戏迷活动室、培训室、义诊点等,设施齐全,能满足老百姓各类需求。
前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主要以 " 所、站、基地 " 为三级基本单元,截至目前 20 个行政村已经实现全覆盖。
因地制宜开展文明实践点建设。各村结合群众需求,充分挖掘本村特色亮点,以网格为单位,不断拓展文明实践阵地,切实做到 "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如杨桥村利用杨桥老街原有的书场,建成了集理论宣讲、道德讲堂、党性教育、村民议事等于一体的 " 新书场 ";丁舍村围绕乡村振兴,在该村西塘美丽乡村示范点、北沿桑葚采摘基地建起了实践基地,有力了促进了当地农业观光旅游发展;坊前村主打 " 鱼文化 " 品牌,和寨桥小学联合建成了鱼文化科普馆。
建立 " 纵 + 横 " 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
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前黄镇按照 " 阵地建设有延伸,服务队伍有力量,志愿活动有特色 " 的思路,高标准组织队伍建设,高效能开展服务活动,构建无缝对接式的供需机制,努力延伸服务触角。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前黄镇建立 " 纵 + 横 " 相结合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 纵 " 向上,建立镇村二级志愿服务队,各村再因地制宜,按照 "6+N" 的模式成立志愿服务分队。" 横 " 向上,整合文体、城管、综治、科技等部门资源,成立 12 支镇级特色志愿服务队,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开展特色文明实践活动。在志愿服务站内,还免费提供前黄旅游导览图、免费充电、免费借阅以及提供医疗急救箱等便民服务。同时设置爱心盆栽义卖点,一方面宣传本地花卉、一方面将义卖的钱用来帮助有需要的群体实现微心愿。
在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前黄镇立足供需建立资源集成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牵头归总作用,进一步梳理挖掘镇级各部门和各村网格单元中可资利用的公共资源,整理后进行细化分类,形成符合本地群众口味的服务菜单,先行解决 " 我们有什么 " 的问题。再根据 " 群众要什么 ",建立三级单元信息互通互融、阵地共建共享、服务同行同质机制。
因地制宜构建精准服务体系。前黄地域广阔,是传统农业大镇,20 个行政村各有特点,该镇依托 20 个村文明实践站和各村以网格为单元的实践基地,把群众最需要的农业科技、先进文化、文明风尚等内容进行精准传递,同时又将群众中的创业能手、百姓名嘴、道德模范有机组织起来,实施精准志愿服务,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明实践体系,这是下阶段我们努力探索和实施的方向。
久久为功塑造服务品牌。目前,前黄镇已形成了 " 益米阳光 " 志愿服务品牌,还有关爱老年人公益志愿服务品牌,雅韵艺术团文化志愿服务品牌等,组织开展了关爱未成年人、关爱老人、文明交通、美化环境、平安守望、党员服务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全力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往老百姓心里走
"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前黄运用本土的资源、特色,打好地方牌,全力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老百姓的心里走,努力实现新突破。" 前黄镇党委书记龚新宇介绍,前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围绕提质培优做好三方面工作。
围绕素质提升,打造理论宣讲品牌。2018 年以来,前黄镇整合了道德讲堂、干部论坛、社区教育等思想文化理论教育培训平台,已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大讲堂—— " 景德讲堂 " 系列活动 100 余场,在提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全民文化修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城镇文化品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相关要求,又成立了 " 前新说 " 理论宣讲队,将宣讲任务分解到各村、各事业单位、各社会团体,力求宣讲对象全覆盖。
围绕乡村振兴,提升农村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整合本土人文内涵,努力打响杨桥庙会、寨桥老鹅、稻米研究所、状元文化、鱼文化等具有特色文化符号的 " 前黄名片 "。力争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特色文化项目,选树一批特色乡贤,形成一批村规民约等。围绕乡村振兴,深度挖掘以杨桥庙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资源、以前黄大米为代表的农耕文化、林果采摘资源,不断丰富其内涵和表现形式,继续推进 " 非遗文化进校园 " 等工程,并通过和主流媒体加强合作,扩大宣传效应,为前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乡风文明,增强居民价值引领。强化典型引路,结合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建,深入开展各类评选和宣传推介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乡风。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 " 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 " 活动,不断涵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化文化惠民,通过开展 " 社区天天乐 " 巡演、" 鱼米之乡、出彩前黄 " 文体演出等活动,持续为群众提供精神文化供给,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图片均由邹嘉丞拍摄)
(编辑 吴嫣然)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