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临,快递收发量进入高峰期。对于消费者来说,在享受网购便利的同时,仍需提防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贴在快递包裹上的面单,正成为部分人手里牟利的工具。
近日,媒体报道称,快递面单在网上被明码标价批量售卖,情况十分猖獗。中新经纬记者调查发现,快递面单买卖已成产业链。不仅有人在网上售卖,还有买家收购快递面单,最低仅 2 元一份。
" 亲,有料吗?高价收!"
快递面单,通俗理解就是贴在包裹上的快递单,主要用来记录发件人、收件人以及货物种类等相关信息,其中还包含收件人的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
在央视财经等媒体报道后,百度 " 面单吧 " 已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予展现 "。但通过 QQ 群检索,仍可找到多个快递面单交易群。
中新经纬记者随机加入了几个面单交易群。为了逃避系统监测和打击,不法分子会使用一些暗语来代替,快递面单通常被简称为 " 料 "" 货 "。" 有料吗?高价收!"" 出料,私聊 ",QQ 群里,不断有人发布快递面单买卖信息。
" 衣服、鞋子、食品、电子烟、化妆品、装饰品、手表、项链,你需要哪一类?" 在一个 " 面单交流群 " 中,一名自称手中有 " 货 " 的中介小晨(化名)报价。
小晨手中的 " 货 " 就是快递面单。他透露,自己的 " 货 " 是从微商渠道拿到的," 衣服和食品(类别的面单)比较多,一天能有三、四百张,不分快递公司,都是 3 元一张。" 小晨还特意强调,自己手中的 " 货 " 都是当天的实时面单。
据中新经纬记者了解,不法分子会对快递面单作严格区分。比如实时面单和历史面单,此外,也会根据快递里货物种类做区分。
实时面单是指当天 " 新鲜出炉 " 的面单,也被称为 " 当日单 "。而历史面单通常有几天以上的时间差,在圈内人看来,这些面单信息早已被别人使用过,是二手甚至三手信息,价值也就不高了。
而根据快递里货物种类,面单也分为数种类型。据一位收购面单的买家小武(化名)介绍,快件类型不同,面单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是女装快件,面单 2.5 元一张。化妆品、护肤品、母婴用品快件的面单是 2.7 元一张,日用百货快件则 2 元一张。
为何要区分这么细致?小武解释,这和面单信息的用途有关系。
" 一个人购买的产品、收件地址可以反映出消费水平,通过面单收集来的个人信息大多用作推销,需要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快递面单也是有鄙视链的,比如说,我们不收男装快递的面单,不收拼多多、极兔快件的面单,不收收件地址是高校的,这些都代表这个客户没什么消费能力,对我们没用。" 小武说。
不过,也有不法分子不会如此区分。另一位收购实时面单的买家则表示,不管快件里装的是什么,面单统一 3 元一张。
快递面单从哪来?到哪去?
不管是出售还是收购,如此大量的快递面单从何而来?
在中新经纬记者以买家身份采访过程中,有位自称是某快递公司负责扫描面单的人士表示,他每天大概能接触 5000 单快递," 有充足的面单出售 "。
" 这几天在网上看到有收面单的,一单几块钱,我就想打听一下。" 上述人士还说," 如果你需要实时面单,我可以现场直接拍给你。" 随后,他发来了一张快递面单照片,能清楚看到收件人、购买物品、电话、地址等信息。
据央视财经报道,有不法者 " 卧底 " 快递公司,造成大量信息被售卖。
近日,浙江宁波警方查明,一犯罪团伙为了获取快递包含的个人信息进行非法牟利,通过临时应聘的方式进入快递公司,再利用整理快递包裹之机,偷拍快递面单照片,汇总整理后在网上倒卖。
2021 年 4 月,河北邯郸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窃取个人信息案件,不法分子买通快递企业内部员工后,非法登录快递企业内部系统获取客户个人信息,又将这些信息转卖给境外诈骗分子实施精准诈骗。
据悉,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 " 电商客服 " 或 " 快递员 ",使用的诈骗手法包括 " 发送退货链接,骗取银行账号信息 "" 快递遗失,商家理赔 " 等几类。其中 " 网购理赔类 " 是目前比较高发的诈骗类型。
9 月下旬,"UP 主自述 30 分钟内被诈骗 16 万 " 的话题成为热搜。据受害者讲述,她当天接到了一个自称申通快递员的电话,对方表示因为快件丢失需要进行理赔。对方在电话中准确地报出了她在快递单上留的化名和快递单号,她也因此放松警惕,相信了对方,一步步被引至圈套之中。
买卖个人信息,违法!
快递面单买卖隐患重重。11 月 1 日起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买卖个人信息属违法行为。法律专家表示,买卖个人信息,最高可处 7 年有期徒刑。
中新经纬记者注意到,对于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个人信息保护法》特别规定了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如建立健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体系,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等。
事实上,在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方面,快递行业早在 2017 年就推出了隐私面单的服务。与常规面单相比,隐私面单能把用户的关键个人信息用二维码或星号隐藏起来,这样基本可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不过,目前隐私面单一直没有大范围使用,又是为什么呢?
专家介绍,快递行业的隐私面单之所以没有大范围使用,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用户在寄送快递时没有意识勾选或使用不便,另外,使用隐私面单也会给快递员增加额外工作量。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个人信息保护法》在个人信息处理者义务里面也特别提到了,在处理个人信息的时候,应当对这些个人信息进行相关操作,像加密、去标识化,这是基本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所以对于平台来讲,现在(法律)特别明确了这是他们的义务,以前隐私面单可能是平台额外做的义务,现在就变成了一种法定的义务。
来源 中新经纬
编辑 柴潇蕾 实习生 肖珍珍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