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1-03
志愿者田军兴父女同心并肩战疫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自本轮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兰州市的街头巷尾到处都涌现着志愿者的身影,红马甲,红袖章,小红帽,处处是党员志愿岗,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中不仅有共产党员、退役军人,还有青年学生,不畏风险冲锋一线,无怨无悔主动担当。这其中就有兰州市土地登记交易信息中心综合科长、七里河区五星坪社区志愿者组长田军兴和他的女儿田雨岐。父女俩共同出征,同心抗疫,成为战 " 疫 " 前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田军兴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闻令而动,逆行向前,军人出身的他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到所在的七里河区五星坪社区报名参加志愿者,与广大志愿者合力构筑起疫情防控坚不可摧的 " 红色屏障 "。

田军兴这位甘肃武威市民勤县沙漠里成长出的汉子,在部队里当过营长带过兵,经过军营的磨砺煅练,转业到地方机关工作,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血气方刚的品性在他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田军兴作为五星坪社区 3 个小区的志愿者组长,连日来,没有了白天和夜晚,一直忙碌在一线,不叫苦不喊累,全力以赴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一顶薄帐篷,一条凳子,一张放着登记簿、宣传喇叭和消毒液的桌子,就是一个疫情防控点。他的点位 24 小时轮班执勤,开展小区人员排查、登记测温、两码查验、一轮轮组织小区居民核酸检测、防控政策宣传、物资配送等,为居民构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田军兴作为志愿者组长,往往是早上 6 点钟出门,凌晨 2 点才能回到家里。

巾帼不让须眉,红颜不输儿郎。在奔波忙碌的红马甲身影中,有一位特殊的女孩,她是七里河区防疫志愿者田雨岐,今年 21 岁的她,现在是新加坡梅西大学的一位在读大学生,因为国外疫情原因,现在国内的家中通过网络学习。这一段时间正是她们学校期末考试的复习阶段,时间稍微自由些。当听到父亲田军兴成为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组长,她积极向父亲报名请战,毅然决然的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线。田雨岐参与石油 3 号小区和五星坪加油站的防控值守,为小区居民测量体温、维持秩序、查验两码、组织群众核酸检测,以巾帼之姿诠释着新时代青年女性的责任与担当。

抗击疫情,青春有我。作为一名 00 后,田雨岐还是父母亲眼里的千金宝贵,是掌上明珠;作为一名普通人,面对疫情封控区距离自己的岗位仅有几十米,谁都会担忧,然而担心顾虑只会产生在瞬间,当从电视画面中看到抗疫一线有无数身穿红马甲的年轻志愿者在忙碌,此时此刻,担忧和顾虑被她抛在脑后,只有向前冲锋、赶走疫毒才是硬道理。田军兴说,历经此役,女儿田雨岐一夜之间长大了,成熟了很多。

田雨岐值守的小区里住着一位需要定期做透析的重病人,上岗第一天,这位病人需要去医院做透析治疗,作为志愿者,社区协调安排她陪同患者去医院做透析治疗,由于当时专科医生都去疫线支援,他们连续去了两家医院,都没有做成,一直到傍晚时分才找到市医院接收了病人,当天晚上,田雨岐从医院回到家已经半夜了。田雨岐说:我们的付出,相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那算不了什么。穿着防护服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为了节省防护服,不敢上厕所,从早上 8 点一直要忙到下午 5 点,一口水都不敢喝,那才叫辛苦。

在 " 抗疫 " 一线,还有很多像田雨岐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他们用火热的行动彰显出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作为,给这座让病毒侵袭的城市巨大的青春力量,那一抹抹忙碌在大街小巷的红马甲,成为金城兰州的这个秋天,最美的风景,温暖着、感动着整座城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通讯员 武天东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田军 志愿者 红马甲 核酸检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