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1-03
兰州:人才接力跑,全速战“疫”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次疫情发生以后,兰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号召全市广大人才在抗 " 疫 " 一线建功立业。全市各类专家人才胸怀 " 国之大者 ",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平台优势、渠道优势,切实为党分忧、为城市排忧、为百姓解忧,先后有 7100 余名专家人才投身院区改造、病患救治、流调追踪、核酸检测、社区防控等重点工作任务,在与疫魔抗争的道路上,用爱国奉献和担当作为跑出了一场齐心协力、并肩战斗的时间 " 接力赛 ",凝聚起了强大的人才能量。

48 小时!可投入救治!

" 救治患者所需的设备都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投入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疗救治工作。"10 月 25 日上午,在媒体记者面前,兰州市首席专家、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于博总算稍微松了一口气。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

10 月 18 日,兰州市出现第 1 例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兰州重离子医院被确定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由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组建并展开相关工作。作为医院院长,同时作为市级医疗卫生行业专家的他,压力山大,但也责无旁贷。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绝不等人。10 月 20 日晚,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于博便召集全院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并决定动员全院职工、调动全院资源,在短时间内将兰州重离子医院改造为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

10 月 21 日上午,300 余人迅速集结作为志愿者对医院进行消杀改造。到 22 日下午,经过两个昼夜的奋战、共同努力,任务终于完成!兰州重离子医院 " 变身 " 成符合传染病医院标准的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并已完成病区 " 三区两通道 "(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患者通道、医护人员通道)装修改造、病区环境消杀、信息化建设、水电煤气、网络全面覆盖及安全保卫等工作。

10 月 25 日上午,依托兰州重离子医院组建的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正式接诊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第一梯队 125 名医护人员以及院感防控人员、消杀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300 余人全部到岗,240 张普通病房床位和 19 张重症病房床位随时待命 …… 在这 48 小时与疫情赛跑的 " 时间跑道 " 上,涌动着的,是于博和他身后无数专家人才默默奋斗的身影。他们的身姿,真飒!

时刻准备着!再次出征!

周渐、张静、苟黎坤 …… 相信对这些黄河儿女的名字,每一位兰州市民并不陌生。一年多前,当武汉疫情肆虐之时,是这些最可爱的人逆行出征,出甘入鄂,支援武汉抗疫。而如今,当疫情来到了家门口,他们义无反顾,再次冲上 " 火线 ",对病毒 " 亮剑 "。

" 进入隔离区,一定注意穿戴好防护服。"" 如若脱去防护服,因增加消毒流程,耗时会更长。" 张静一遍遍提醒着身边的年轻同事,并以身作则给予示范。从第一步洗手消毒,到穿上防护衣、手套、口罩、靴套、面屏,一层又一层,每条缝隙都要贴上胶带密封,即便穿过多次,张静依然花费二十多分钟才穿戴整齐。

" 在武汉时,我们治疗组一共接诊 200 多位患者,但医护零感染。如果说,武汉抗疫,我们打的是‘阻击战’,那兰州抗疫,我们就要打‘歼灭战’。" 周渐这样为自己的战友鼓劲打气。

" 我们除了为患者治疗,还要做患者的心理医生,为他们做疏导。一定要把患者当自己的家人,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的问题,这样他们的心理负担就会卸下来不少,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分享经验,这是苟黎坤和同事一起最常做的事。

他们是抗疫 " 老兵 ",但更是 " 标兵 "。有了这些 " 老兵 " 的言传身教,年轻战友的眼神里更多了几分坚定,有了这些 " 标兵 " 的奋不顾身,老百姓对这场战 " 疫 " 的胜利更多了几分自信。他们的情怀,真纯!

全天候!寻踪觅迹!

" 不论几点,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奔赴现场,奔向需要我们的地方。流调追踪、核酸检测、消毒,每一个环节都有我们疾控人的身影,我们不怕累、不叫苦,因为我们在做一件值得的事。此时,街上空空荡荡,连绵不断的小雨更是添了几分凄凉,但卫健、公安、街道、交通等各部门的每一个抗疫人都怀有一颗火热的心,义无反顾地冲向一线,只为早日取得抗疫胜利,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这是一位 90 后的小姑娘在工作忙碌的间隙,在自己笔记本上写下的一段文字。她叫葛勇宏,是兰州市 2019 年从兰州大学引进的公共卫生人才,名字起的很 " 爷们 "," 勇敢、宏毅 ",恰如她这些天不停奔走的身影一样。

本次疫情发生之后,兰州市疾控中心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成立 20 个流调队伍, 分别由卫健、公安、工信等部门 77 名专业人员组成。他们当中,有许多都是 90 后、95 后,也有许多是这两年引进的青年人才。

流调比拼的是细心,工作人员抽丝剥茧、去伪存真,织就一张无形的疫情防控网;流调比拼的是速度、是实力,谁更快、谁更强,胜利的天平就向谁倾斜;流调比拼的更是坚持和耐力,挺住,是战胜疫情的 " 密码 "。

从接到首例核酸检测阳性报告以来,他们严格按照 "2+4+24"(流调队伍 2 小时内抵达现场,4 小时内上报流调核心信息,24 小时内上报详细流调报告)开展全天候流调工作。每天只能睡 2-3 小时,或坚守流行病学调查一线、或在实验室挑灯夜战、或穿梭在兰州市大街小巷探寻密切接触者、或是 24 小时坚守在城乡核酸检测采集点。

长时间的连续鏖战,他们脸上的憔悴和疲惫无法遮掩,眼中的血丝无法隐瞒,看着都让人心疼。然而他们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喊累,顽强坚守着,只因那一个简单的词 " 值得!"。

一场疫情,让 " 流调 " 成为了热搜,每一份流调报告的背后,却没有 " 网红 ",有的只是许多像葛勇宏一样脚步急促、行色匆匆的 " 侦探员 "。他们的脚步,真快!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兰州组工

相关标签

兰州 新冠 核酸检测 武汉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