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卢河燕 文 / 摄)安全韧性,是时下很热的一个词,也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发展的保障。11 月 4 日上午,南京市 " 十四五 " 重点专项规划系列专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召开,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冯甦介绍《南京市 " 十四五 " 应急体系建设(含安全生产)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相关情况。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 十四五 " 期间,南京聚创新之能,履安全之责,全面提升风险防范、基层治理、数字治理和依法治理能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让城市更具韧性、更为安全,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晒成绩】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给城市风险源 " 上户口 "
南京是特大城市,以 6587 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承载了 1.48 万亿 GDP、931 万常住人口。
" 十三五 " 期间,南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 " 十二五 " 末下降指标保持省内前列。
构建 " 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 " 风险防控机制,在全市 1.2 万个综合网格上叠加了 1780 个 " 应急格 "、2.2 万个 " 安监格 ",给城市风险源 " 上户口 ",形成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开展 32 个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整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救灾减灾、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抗震救灾等相关职责,建成应急指挥中心,形成 "1+4+46+N" 的应急预案体系。
建成 30 个国家救援消防站、42 支政府专职消防队,打造覆盖危化品事故、森林火灾扑救、轨道交通等 32 个行业领域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总人数 1.2 万人。建成国家级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南京)基地、市地震应急救援实训基地等。
建立四级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和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成中心和固定应急避难场所 53 处、临时避难疏散场所 260 处,改造完成市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
建成应急管理 " 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 " 信息化系统。扎实开展 " 安全生产月 "" 防灾减灾日 " 等常态化主题宣教活动,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55 个,建立 12345、12350 联动受理举报机制。
【做规划】
到 2025 年,建成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规划》提出,到 2025 年,要建成与高质量安全发展相适应、与省会城市首位度提升相匹配的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成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具体怎么做?《规划》明确了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包括 7 个核心指标、8 项主要任务和 5 项重点。
4 个约束性指标:到 2025 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指标均下降 15%,单位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指标控制水平均处于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3 个预期性指标: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 GDP 的比例<0.5%,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0.5,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5000。
强化演练,每年开展演练项目不少于 220 场次
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市安委办专职副主任韩成颂说," 十四五 " 期间,将强化实战演练,让应急处置更加规范。预计市级层面每年开展主要演练项目不少于 220 场次。推动开展 " 不打招呼、不设脚本 " 的检验性实战性演练,建立应急演练评估机制。考虑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每年开展涉疫灾害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培训演练,保障人民群众和救援队员生命健康。
南京还要优化应急体制,明确市、区、街镇三级应对灾害事故的事权划分,健全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打通应急管理的 " 最后一公里 "。深入推进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
建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 5 支和 3 支重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成 " 一体两翼一流域 " 的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完成全市 24 个专业应急预案数字化改造,基层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小型便携式应急通信终端配备率达到 100%。
灾后 10 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 十四五 " 期间,南京应急系统将做好五项重点工程,主要包括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信息化迭代升级、应急救援能力提升、自然灾害防治、全民素质提升五项工程。
加强灾害防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成全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强化应急救助,将自然灾害发生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安置时间由 12 小时缩短为 10 小时之内。
运用 " 金陵安全联检系统 " 推行跨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加强监管监察执法力量,到 2022 年底,具有相关学历、职业资格和实践经验的执法人员数量,不低于在职执法人员的 75%。
加快推进智慧应急管理信息化迭代升级,加快 " 金陵应急宝 " 应用场景的开发市场化运作,开展应急管理领域 5G 试点。
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扎实推进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