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4 日,广东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学术年会暨耐药结核病临床诊治技术学习班会议在深圳开幕,本次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办。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目前,我国全国结核病疫情稳步下降,2020 年肺结核报告患者 67.1 万,报告发病率 47.8/10 万,估算发病率从 2015 年的 65/10 万下降到 2019 年的 58/10 万,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成功治疗率保持在 90% 以上,实现了 " 十三五 "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的总体目标。
广东省医学会学术和组织管理部副部长刘仕杰表示,2021 年是 " 十四五 " 规划开局之年,站在 " 两个一百年 " 的历史交汇点,广大结核病工作者需要在全社会的协同下,持续优化结核病防治模式,力争 2035 年达到消除结核病流行的宏伟目标。
联合国与世界卫生组织 ( WHO ) 都提出了全球在 2035 年遏制结核病的社会发展目标,即将结核病的发病率降至 10/10 万以下。从全球范围来看,结核病发病率的年递降率约为 2%,近 5 年来我国年递降率为 3.4%。
但是,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我国仍是全球 30 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在技术和防治体系建设等仍然有很大提升的空间,预防性结核病疫苗、早期诊断治疗、耐多药结核治疗方案等方面都需要共同攻坚克难。" 如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 2025 年之前获得创新的技术与药物,开创新的防治模式,促进每年的下降幅度达到 10%。"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磊表示。
深圳作为特大港口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人口密集大,流动人口多,结核病防控的任务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过去,深圳在结核病防治领域创下了诸多成绩:实施全人口、全区域、全部登记类型患者的结核病控制策略,率先将流动人口纳入结核病控制项目接受管理,实施 " 统一目标,系列管理 ",深圳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获批后,助力广东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结核病防治水平。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结核病防治工作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圳的防控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刘磊表示,希望结核病的防治能借鉴结合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相关经验,如广东省 " 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 的 " 四集中模式 ",同时发挥深圳的优势,借助物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探索一些创新的结核病防治技术与模式,在防控措施、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案等多方面 " 发力 "。
" 深圳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目前在全国开展分中心建设工作,未来将在全国开展临床研究、大数据中心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大数据中心的建立是推动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大支撑平台。" 刘磊说。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通讯员 深三院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