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11-06
中科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获评2021“最美科技工作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舒越)11 月 5 日晚,2021 年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名单揭晓,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赵淳生成功当选。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防科工局等 6 部门向全社会发布 2021 年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先进事迹。

△ 赵淳生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嫦娥五号探测器奔向月球,开启了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赵淳生带领团队研制的超声电机助力探测器精准挖土。这一年,他 82 岁,距离他第一次接触超声电机已经过去了 27 年。

20 世纪 70 年代,赵淳生研制出 " 激振器 ",填补了国内空白。90 年代初,在国外的一场技术报告会中,他得知超声电机技术,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此时,已经在激振器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赵淳生决定改变研究方向。

赵淳生从单位借来一万五千元购置了一台电脑,带上三名学生,便开始向这一世界先进技术进军了。成功之途总是一路伴随坎坷,正当赵淳生准备大展拳脚时,噩耗却不期而至。

2000 年,他确诊肺癌、胃癌,为了继续自己热爱的事业,赵淳生积极治疗。两次手术,一叶肺、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化疗期间,撰写报告、完成答辩、主持会议、辅导研究生,赵淳生一个也没落下。

赵淳生带领团队研制的 60 余种超声电机,获得 100 多项专利和国家级的科技奖励,使我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除了应用在嫦娥三号、四号、五号量子卫星等高端装备上,超声电机还在医疗、光学和化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83 岁高龄的他,仍然在研究超声电机的一线工作着,他说:" 我一定把超声电机应用到极致,我还要做出成千上万的超声电机,不仅在国内使用,还要进一步做到国际上去!"

据悉," 最美科技工作者 " 学习宣传活动自 2018 年以来已连续举办 4 届,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将以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为榜样,立足两个大局,心怀 " 国之大者 ",坚持 " 四个面向 ",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潜心科研攻关,勇攀科技高峰,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

2021" 最美科技工作者 " 有 10 人,分别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研究院 马玙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毛献群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首席专家 冯益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庄文颖

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刘家富

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 李德仁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沙国河

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 易志坚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赵淳生

(学校供图 编辑 魏如飞)

相关标签

中国科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 探测器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