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袭,兰州安静下来。但我们分明看到,党员干部、白衣天使、公安民警、街道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闻令而动,义无反顾奔赴一线;我们分明看到,一份份爱心餐送到一线工作人员手中,一份份暖意抵达心里,你为我守护,我为你尽心,感动的一幕幕温暖着这座城;我们分明看到,疫情之下,400 万金城儿女的担当作为,来自你我他的涓滴之力,正在汇聚成抗击疫情的磅礴伟力,我们是大写的兰州人!
来自一线的报道,在城市间默默传递着温情和力量:众志成城,兰州必胜!
和一线工作人员并肩作战的,还有新闻工作者,他们全力以赴,昼夜兼程,采写制作了大量接地气、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这些鲜活的报道鼓舞了士气,激发全社会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前,他们也是冲锋在一线的英勇 " 战士 "!
" 在疫情战场彰显党报担当 "
疫情是一场危机,更是一场大考。面对疫情,党报记者如何作为?兰州日报社的记者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上前线,在疫情战场践行初心使命,彰显党报媒体人的责任和担当,发挥好党报的压舱石作用,分秒必争,不辱使命!
第一时间发布疫情最新动态、传达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关切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家最想知道疫情的最新消息,10 月 18 日以来,兰州日报社的记者们迅速投身一线,兵分多路,分赴医院、核酸检测点、集中隔离点、封控小区、超市、肉菜市场、街道社区等,全力投入到战 " 疫 " 宣传报道中,一线的报道纷至沓来 ……
《张伟文督导检查市二院雁滩分院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情况时强调:与时间赛跑 与病魔较量 争分夺秒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孙春兰在甘肃调研时强调:精准精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坚定信心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张伟文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凝心聚力 众志成城 坚决夺取我市抗疫斗争的全面胜利》、《" 红马甲 " 与 " 红袖章 " 抗疫路上的 " 急先锋 "》《抗疫尖兵守护患者健康——来自肺科医院的报道》、《成品粮油储备充足 3600 吨水果蔬菜到位 我市生活必需品货品齐全供应充足》、《温暖这座城的一幕幕》、《众志成城战疫情 凝心聚力护家园党员做表率青年显担当群众有配合 抗疫有力量》…… 连日来,兰州日报社的记者白天采访一线,回来挑灯夜战,记录了抗疫中涌现出来的动人画面、感人瞬间,反映了全市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不屈意志和伟大抗疫精神。
" 对于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来说,送来的不仅仅是可口的饭菜,更是一种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一份份热气腾腾的‘爱心餐’,暖胃暖心,也更是力量的传递。"11 月 4 日,兰州日报 " 一餐热饭 " 爱心行动将热饭送到西北新村小学的核酸检测点,现场负责人张煜对记者说道。
这又是一个暖心的故事,是一场粉丝和媒体聚力抗疫的 " 双向奔赴 "。兰州日报记者颜娜在紧张忙碌的采访中发现除了一些防疫物资外,其实很多的一线人员都吃不上一餐热饭。这时,兰州日报的粉丝主动捐出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助力疫情防控。
链接爱心,搭建平台。兰州日报和爱心粉丝、读者共同发起 " 一餐热饭 " 爱心行动,8 天时间,1531 份爱心餐食送达到了兰州多个不同的街道社区、防疫卡口点等。兰州日报记者颜娜、韩彤采写的报道《" 一餐热饭 " 爱心行动丨一场粉丝和媒体聚力抗疫的 " 双向奔赴 "》,记录着一份份 " 爱心餐 " 在传递,饱含着对抗疫一线工作者满满的敬意,不仅彰显着兰州日报作为党报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传递着共同抗击疫情的信心。
10 月 30 日,一场为 6 个月大住在隔离小区的小莯然筹集母乳的行动,在疫情下的兰州温暖传递着。
家住格兰绿都小区的吴蔚女士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求助母乳的信息,一呼百应,我市各县区的宝妈,还有广州、青岛、北京等城市的好心人,打来电话,有联系送母乳的,也有帮忙送奶粉的,还有各种出主意想办法的,大家为爱凝聚在一起。
妈妈吴女士说,现在正处在疫情期间,有那么多好心人伸出援手帮助我们,自己特别的感动,真正感受到了兰州温度!
兰州日报的这篇报道《为了让 6 个月的小莯然吃到母乳 全城传递一份 "37 摄氏度 " 的爱》,温暖记述了疫情吃紧的时刻,兰州进行的一场爱心传递。很多市民看了报道后说,在最艰难的时期,看到《兰州日报》这样充满正能量的报道,大家被温暖的故事感动着,鼓舞着,激发了同心同力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 用镜头记录城市的温度 "
11 月 4 日晚 19:44 分,兰州广播电视台记者索翀瑞接到紧急采访通知,七里河区正在安排首批解除集中隔离人员有序回家,首个隔离点最后一批十名隔离人员将在十分钟后登车回家。
时间紧,任务重,在接到采访指令后,索翀瑞二话没说,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55 分,索翀瑞接到最新指令,当晚,还有另外两处隔离点也将对 150 名隔离人员解除隔离,随后他和同事不顾疲惫持续作战,前往秀川聚源隔离点进行后续采访,当晚隔离人员转运均采取闭环管理模式,由医护人员使用救护车分批转运至所在街道,时间长、环节多,为了完整记录全过程,他们全程跟踪采制,当最后一组隔离人员到达西园街道明仁花园小区时,已是深夜一点半,素材上传及稿件撰写工作则持续到了深夜三点钟。
身边有人问索翀瑞:你去隔离点采访有过担心吗?索翀瑞说:干记者这一行,就必须在一线,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越在紧要时刻,越要在一线,一线有太多的感动需要记录,需要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温度。
此次疫情中,兰州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大小屏齐发力,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新媒体、短视频等媒体优势,深入医院、学校、街道社区等抗疫一线采制了大量及时有效的信息,传递正能量,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推进。
一线采编全体人员闻令而动,连日来,记者们深入兰州主城四区的各个社区核酸检测点、疫情防控点、定点救治医院、超市、菜市场等防控一线全面开展新闻采访报道。他们前往封闭小区,第一时间报道了各方力量在封闭小区开展疫情防控、保障群众物资供应的情况。他们夜间深入重离子医院,报道了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搭建临时定点救治医院和开展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救治的情况;他们每日紧盯省政府召开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准确报道全省、全市有关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他们将镜头和话筒对准防疫一线,记录现场、捕捉感动、传递力量。
" 短视频制作手机不离手 "
10 月 30 日晚上 7 点,兰州市气温骤降,路上没有行人,车辆也寥寥无几。中国兰州网记者唐姝婷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刚回到家中,就接到去往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采访的通知。市二院雁滩分院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点医院,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采访该医院任务艰巨,去采访的路上唐姝婷一直在想怎么拍好素材,让市民更直观了解现场。唐姝婷说," 去采访的时候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并不害怕,就是担心素材没收集全。"
95 后的唐姝婷是兰州新闻战线一名 " 新兵 ",这轮疫情是她采访遇到的第一件 " 大事 "。疫情发生以来,她和同事们深入街道社区、医院、核酸采集点、疾控中心等防控一线,通过实践和上网学习不断精进自己的拍摄手法和制作技术,用镜头记录着各条战线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新闻采编工作量陡然增加,中国兰州网记者们白天拍摄素材,晚上写稿件剪视频,休息都在凌晨一点以后了。还有记者因为黄码原因,虽然很想去一线采访,但只能居家办公,每天通过电话采访和收集材料等形式参与到新闻采编中,等隔离期结束又立马回到抗疫采编一线。
" 兰州今晚 8 点就要封城。"" 网传 10 月 29 日兰州将对全市进行空中消杀 "、"11 月 6 日起企业复工复产 ……" 各种谣言纷至沓来,它们利用人们的焦虑情绪,打着善意提醒的幌子,不断挑拨民众紧绷的神经。作为制作短视频的行家里手,中国兰州网后方十几名编辑这段时间几乎手机不离手,时刻关注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生怕错过重要信息,每次都第一时间制作短视频,将真实的信息和鼓舞人心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群众,遏制谣言传播。同时,中国兰州网适时在《掌阅》《看见》《观点》等短视频栏目中开设 " 众志成城 战‘疫’必胜 " 专栏,共制作防控信息速递、疫情防控现场实拍、短评类短视频 241 条,其中 10 条阅读量突破百万,用新模式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文 / 图
编辑丨周言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