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想到我进院的时候神志不清,出院的时候都能走了,太感谢你们康复团队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近日,家住连云港的迟先生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重症康复病区顺利出院,看着眼前正常人一样的迟先生,谁也想不到,一个多月前的他,竟是一名不能言语、无法自主行动且意识不清的脑出血重症患者。
祸不单行:两月内冠心病、脑出血接连 " 找上门 "
55 岁的迟先生平时身体健朗,除了家族遗传的血压高之外,从来不抽烟不喝酒,也很少吃药打针。然而,今年 7 月,迟先生在工作时突发胸痛不适,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左前降支、左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均有堵塞病变。医生当即为其放置了 5 枚支架,术后虽然胸痛缓解,但稍微活动便觉劳累不适。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 月 18 日,迟先生熬夜打牌后感到头晕头疼、行走不稳,左侧上下肢逐渐无法自主活动,当地医院确诊为右侧基底节脑出血,8 月 22 日,迟先生病情急剧恶化,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气管切开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鼻饲进食,后又并发了肺部感染,经积极抢救治疗,9 月初迟先生逐渐恢复意识。
接连的病痛使得迟先生一蹶不振,精神萎靡。和家属无法沟通、痰多但不能自己咳出、吃饭只能靠鼻饲营养、不能独立坐站、左侧肢体仅可见少许自主活动、大小便均不能正常排出。" 命是保住了,可整个人废了啊,这可怎么办呢?" 迟先生爱人很是迷茫。经病友介绍,9 月 16 日,迟先生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重症康复科,踏上了康复之旅。
个体化综合康复:多专业组康复团队 " 对症下药 "
重症康复科主任陆晓主任医师带领管床医生、主管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治疗团队,详细评估迟先生的身体状况,制订运动疗法、心肺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吞咽治疗、理疗相结合的个体化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患者 2 个月前冠状动脉才放过支架,脑出血发生之前就存在心肺耐力下降的情况,目前最重要的是强化心肺康复,腹式呼吸、呼吸控制、气道廓清等提高患者摄氧能力和心肺耐力,肢体功能训练强度依照病人耐受能力来制定。" 陆主任说。
随着治疗的循序渐进,到 9 月 24 日,迟先生已能持续不吸氧 6-8 小时而无不适症状;9 月 30 日,迟先生自己能从气切套管处咳痰,大小便都能自己解,且能独坐、独站,在物理治疗师少量辅助下迈步,也是在这一天,心肺物理治疗师为其佩戴了说话瓣膜,白天尝试不吸氧," 我能说话了!" 迟先生很是激动。10 月 13 日,简易肺功能评定提示,迟先生肺通气功能已恢复正常,迟先生终于拔除鼻胃管,可以自主吃饭了。此时,他也已经可以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上下楼梯," 我能自由活动了,太好了!" 迟先生说,此时,距离他发病后偏瘫,还不到一个月。
开具 " 运动处方 ":让患者把康复带回家
" 虽然我可以走了,但稍微活动多一些,就会觉得很累,气喘吁吁。" 迟先生表示。对此,陆晓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迟先生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虽然肌肉力量恢复了,但肌肉耐力还没恢复,而且迟先生有冠心病,心肺耐力下降也限制了他的活动强度和活动时间,还需要进一步训练 "。
近日,在迟先生出院前,陆主任团队给迟先生制定了有氧运动处方,让迟先生回家后按照处方继续进行运动训练,以便在安全前提下提高迟先生心肺耐力水平。" 运动处方和药物处方一样,都是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开具的,药物处方让患者回家吃药,以缓解或稳定疾病;运动处方让患者回家运动,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陆主任说。
据了解,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是国内成立最早的运动与康复医学中心之一。目前设有心脏康复中心、呼吸康复中心、脑康复中心、脊柱脊髓康复中心、肿瘤康复中心、女性康复中心和儿童康复中心七大亚中心,已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高级专家组为依托的多学科团队合作诊疗模式。
通讯员 彭丽君 何雨田 实习生 徐语婕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刘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