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09
深晚荐书|简体中文世界首次深度译介“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作家”塞斯·诺特博姆代表作 译林推出《狐狸在夜晚来临》《流浪者旅店》《西班牙星光之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旅行,是一种了解自己的方式,就像我们学习阅读和爱一样。旅行,也是一种看待历史的全新视角,跨越地域与国界、民族与肤色,穿越古往今来的历史现场,在互动与交流中,关注文化,理解历史。

尽管新冠疫情起起伏伏,却未曾限制我们旅行漫游的思绪。近日,久负盛名的荷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旅行文学家和艺术评论家的重要代表作《狐狸在夜晚来临》《流浪者旅店》全面上市,作为 " 诺特博姆作品 " 系列第一辑最先两个品种,由译林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即将推出的《西班牙星光之路》,预计 2022 年 1 月面世。

诺特博姆作为当今世界文坛学养最为深厚的在世作家之一,被誉为 " 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作家 ",近年来更是屡次入列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名单。他的译介也备受国内学界、媒体与读者的多年期待。《狐狸在夜晚来临》代表了诺特博姆创作技艺的终极之作,融合小说、散文、游记与艺术观察等多种体裁,为中文世界首度引进。《流浪者旅店》则是诺特博姆三十多年间游历世界的游记结集,此次新版做了全面提升修订。

荷兰自古以来就有航海的传统,于是荷兰人天生也就具有一种得天独厚的 " 旅行心态 ",这也强烈地吸引着诺特博姆的热情与步履。他二十岁时开始游历世界,除了旅行,生命的其他时间一分为三,分别留给了德国、西班牙和荷兰。正如富勒所制的《富勒地图》(Dymaxion Map),世界可以诗意地联结成 " 一座群岛 ",它也可是一座 " 可移动的旅店 "(Mobile Hotel),流浪于地球各大洲的不同城市之间。这是一座面向世界的旅店,对关心这个世界命运的思考者敞开。而诺特博姆正是这座旅店的建筑师,一位思考世界命运的世界主义者。世界文坛对他的评价是 " 最具有世界公民意识和风度的作家 ",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他的世界公民的身份便显得尤为特殊。

欧洲最后的知识分子作家:被誉为 " 作家中的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绕不过去的 " 地标 "

塞斯 · 诺特博姆生于荷兰海牙,自 1950 年代起,他已出版五十余部作品,至今仍笔耕不辍,曾获飞马文学奖、康斯坦丁 · 惠更斯文学奖、欧洲文学奖 " 亚里斯提奖 ",国际 IMPAC 都柏林文学奖,并因《迈向柏林之路》一书获德国 " 联邦十字勋章 "。

诺特博姆是典型的 " 作家中的作家 ",承继了纳博科夫和卡尔维诺之后的文学传统,深受翁贝托 · 艾柯、J.M. 库切、A.S. 拜厄特、艾斯特哈兹 · 彼得、雨果 · 克劳斯、科尔姆 · 托宾等当代名作家推崇。拜厄特将其视作 " 现代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而在艾斯特哈兹 · 彼得眼中,诺特博姆的天才之处在于 " 对写作分寸感的精准拿捏 "。诺奖得主库切不无激赏地指出,诺特博姆最吃亏的地方在于 " 他太聪明、太世故、太冷静,以至于他无法完全投入到现实主义充满幻想的无限乐趣之中 "。

他经常被归类为 " 德系作家 ",深具托马斯 · 曼和赫尔曼 · 黑塞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与哲学精神。作品在德语地区极受欢迎,德国不少重要书店都有诺特博姆专门的书位,他的书每次出版后,最先被翻译的语言通常是德语,甚至有时译本竟早于原本出版。

诺特博姆的小说属于 " 思想小说 ",思辨色彩浓厚,所以也有人称其作品为哲学小说。他的全部作品具有这样的特质:博学、语言精纯,以及在纳博科夫和塞巴尔德身上看到的技巧。《纽约时报书评》这样评价道:" 他的作品本身就是艺术的象征。与纳博科夫一样,他的小说满含暗示,哲思遍布在最平常的叙述中。" 而《华盛顿邮报》则指出," 他在寻常事物中灌注哲学思考。他的思想会不经意地突然出现,让你猝不及防,如同一个荒废橱柜里藏着的天使 "。

诺特博姆半个多世纪的创作中,虚构和非虚构交融,融合多种文学体裁,经常在小说、诗歌、散文、艺术观察、文化研究之间自由切换,创造出极具创造性与开放性的文本。他更善于运用文学手法,营造出一个微妙的空间,由图像、声音、物体和文本组成,跨越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

当代欧洲旅行文学先行者:世界公民的视野,超越国界的游牧精神

诺特博姆是欧洲当代最重要的旅行文学作家。一生热爱旅行,足迹遍及大半个世界,用几十年的时光收集了五大洲千年的岁月,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呈现,用幽默、悲悯化解文明的悲苦和冲突。每篇游记背后都透露出他作为一个世界公民和一个人类文化传承者的人文情怀。

他将自己视为 " 永远的局外人,恒久的流浪者,甚至是一个盲人 ",而他能看到的却比普通人更多。在读他的游记时,读者能体会到一种身在旅途的 " 失重感 ",一种他者的体验,而正是这种体验使旅行者看到世间万物的美好。

他自称是 " 宇宙的小书记员,部门编号 284756A6I",其游记是人类文化记忆的储存库,布满了各种历史、社会学、文化研究、艺术观察与评论的超链接。他的游记的思想深度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游记作品,把文学和哲学的思想融入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授奖词中写道:" 诺特博姆以不竭的创造力超越了文学体裁的极限。他把游牧主义变成了一种超越国界的哲学、美学和精神态度,揭示了人类视野的广阔本质。"

漂浮在异国他乡的人的命运:从《狐狸在夜晚来临》到《流浪者旅店》

《狐狸在夜晚来临》是诺特博姆创作的 " 记忆之书 "。八个故事共同的基调是 " 忧郁 ",追忆爱与故人,记写存在与消逝、秘密与恐惧,沉思记忆的重要母题。诺特博姆将相遇、人和事编织成精致的故事,收集和重建生活中那些悲伤的或失去的记忆。他自如地将言语、意识、细节融为流动的整体,营造出微妙的空间。场所、器物、光影、气味、颜色,以及声音都是他建造记忆的元素,新旧交融,虚实共存,梦魇也是真身。

这部语境优美的作品,哲思与隐喻精妙,融合多种体裁,被誉为诺特博姆创作技艺的终极之作。作家赵松为该作品撰写了后记,专文解析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赵松指出:" 无论他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以何种方式在哪里展现,其实都暗示着类似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漂浮,无论是《万灵节》里的阿瑟,《仪式》里的伊尼,还是《狐狸在夜晚来临》里生活在异国他乡的荷兰人,其实过的都是类似的漂浮生活。他们不是生活在某个海边小城,就是生活在某座岛上,不是在意大利,就是在西班牙,偶尔也会在阿姆斯特丹,共同回忆那些遥远的海滨小城或是岛屿。他们的心,他们的灵魂,始终处在漂浮无依的状态。甚至,对于他们而言,整个世界都是漂浮的。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存在着,却始终都是无根的。他们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个人世界那从未停止的持续瓦解的状态。"

漂浮在异国他乡的人的命运:无依、无根,这是诺特博姆始终着迷的主题,也是现代人共同的宿命。

《流浪者旅店》是诺特博姆三十多年间游历世界的游记结集。这座旅店是一座不存在的建筑,一个由景观与记忆筑造的世界。在这座旅店中,一座城市便是一间房间,房间不计其数。它不是由单一的城市类型构成,而是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多元族裔背景。旅人始终处于一个 " 事件空间 " 之中,经历着不同的文化相遇。它以城市为原点,既探索城市的故事,也思索城市发展与再生的困境。诺特博姆的写作,融合风土博物志、文化研究,从多角度思索城市在历史中所经历的丰富面向。这些风格迥异的城市重塑了我们对于空间固有的形态认知,打通了世界的重重壁垒。

旅人不仅描述自然景观,还有人文景观。最重要的景观都与当地的记忆有关。这些记忆影响了旅人的所见所感。当观者成为 " 记忆收藏者 ",可以集体抵抗文化与历史的失忆,以及传统遗忘。

诺特博姆作品绝版多年,译林全新策划,精选新增品种,兼顾虚构和非虚构两大门类

诺特博姆在欧洲极受赞誉,但简体中文世界对他的译介始终不够充分,且涵盖的作品门类较为单一,与其重要价值和文学地位并不相称。2015 年起,译林出版社精心梳理诺特博姆的作品,精选新增品种,力争全面立体地塑造这位当代欧洲优秀作家。译林社不仅首度引进了《狐狸在夜晚来临》,并推出《迈向柏林之路》首个简体中文版,同时还对《西班牙星光之路》采用了口碑较好的繁体中文译本。该系列六个品种,囊括了诺特博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主要代表作,译文精校、修订,力邀作家赵松专文解析、译者杜冬撰写序言。2021 年至 2022 年期间,推出第一辑:《狐狸在夜晚来临》《流浪者旅店》《西班牙星光之路》;2023 年,将推出第二辑:《仪式》《万灵节》《迈向柏林之路》。

第一辑先期推出的《狐狸在夜晚来临》和《流浪者旅店》两本书译者均为杜冬。他曾经翻译过安东尼 · 伯吉斯的《发条橙》,并且参与翻译了彼得 · 盖伊《现代主义:从波德莱尔到贝克特之后》和伊丽莎白 · 威尔逊《波西米亚:迷人的放逐》。杜冬在三所大学分别拿下了水利水电工程、经济学、宗教学的学位,曾经做过七年记者,现在是藏地的旅游开发者。

" 诺特博姆作品 " 系列的装帧设计特邀著名设计师陆智昌担纲,甄选日本进口内文纸和意大利进口封面纸,优雅呈现 " 诺式斯文 "。既满足了阅读舒适感,又寻求了厚度和重量的完美平衡,便于翻阅,藏读两宜。

相关标签

西班牙 荷兰 艺术 德国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