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汕头 2021-11-10
【城市动态】省党代表、气象专家聂长春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建言献策 统筹推进提升排涝能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治理城市内涝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发展工程。省、市党代表、市气象局副局长聂长春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中心城区北岸 67 个易涝点位及其整治措施,而且一些易涝点的整治工作已开始,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生民安的高度重视、高度关注,切实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党代表和气象人,她将和同事们立足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尽一份力。

" 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聂长春告诉记者,分析造成积水的原因,一般要从降水强度、范围和排水防涝设施、能力等方面来看。从气象因素看,降水特别急的地方容易形成积水,降水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的也可能形成积水。我市 10 月 7 日至 8 日、14 日至 15 日出现的两次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这是导致积水的主要外因。由于这两次降水,10 月 7 日至 15 日全市平均雨量为 274 毫米,汕头中心城区平均雨量也达到 258 毫米;其中,10 月 8 日 4 时龙湖区珠池街道出现一小时单站最大雨强 51.4 毫米,而短时局地强降水一小时雨强 20 毫米以上就容易积水。从孕灾环境看,自然的地理地形地势条件导致部分区域积水严重。我市近日公布的 67 个易涝点有多个就是因为地势低洼产生积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 " 水往低处流 "。汕头中心城区北岸处于韩江下游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易受潮水顶托影响出现排水不畅甚至海水倒灌而导致积水。从承灾能力看,城市发展和建设,阶段内造成遭遇暴雨天气时排水能力降低。我市正进行城市综合治理,包括雨污分流、道路升级改造和海绵城市建设,部分排水管网正处于改造或施工状态、部分老城区排水标准较低、造成承灾能力脆弱、排涝能力不足。但一些集中强排设备的调度,为疏导内涝发挥了很大作用。从叠加影响看,主要降水时段恰逢上下班高峰,交通堵塞增加了积水清退难度,延缓了积水清退进度。

" 重大灾害性天气面前,我们气象工作是否细致到位、预警预报是否准确及时,关键时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聂长春表示,市气象部门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极端天气事件的防范与应对工作,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一是精准施策,靶向信息发布,做好 67 个易涝点的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二是需求导向,补齐能力短板,提升我市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三是源头发力,突出技术支撑,全流程参与城市内涝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摸清汕头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修订中心城区暴雨强度公式,为相关部门制定更为科学的雨水管网设计提供气象依据。

那么,我市该如何进一步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呢?聂长春建议,要强化系统思维,推进统筹规划。特别是统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提升,以及老城区抓紧补齐排水防涝设施短板,新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排水防涝设施,用统筹的方式、系统的方法切实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整体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同时,呼吁市民以实际行动助力城市内涝问题整治。比如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最新天气动态,大风暴雨天气提前预判路况,规划好路线,拥堵路段尽量绕行,或错峰错时理性出行。

来源:汕头日报(记者 黄泽春)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汕头 准确 升级改造 老城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