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一年一度 " 双十一 " 期间,各种促销、打折、预售目不暇接。大家在网上买买买的同时,骗子们也在蠢蠢欲动 ……
在广东台山市务工的刘先生,跟其他人一样,也在网上买了一些 " 心水 " 商品。11 月 7 日,刘先生意外接到 " 客服 " 来电,表示他购买的其中一件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要退款。
为了拿到退款,刘先生添加 " 客服 " 好友,按照 " 客服 " 指示识别一个支付宝的二维码,识别后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刘先生根据提示输入自己的银行卡卡号和手机验证码,但对方的退款迟迟未收到,最后等来的却是一条银行发来的转账信息,卡上 23000 元被转走!
同样的情况,台山市台城市民黄先生差点被骗,幸好民警及时制止。
11 月 9 日,黄先生收到一个自称是淘宝理赔 " 专员 " 的来电。" 专员 " 称日前购买的商品存在质量问题,赔偿 200 元。
" 专员 " 让黄先生通过在支付宝备用金里领取 200 元赔偿金,当黄先生点击领取时,系统显示领取了 500 元。此时," 专员 " 马上叫停了黄先生的操作,表示其多领取了 300 元,要马上取消这笔操作,如果不取消,支付宝会每个月在黄先生的银行卡内自动扣取 2000 元手续费。
莫名其妙定期要多交一笔款的黄先生自然不愿意," 专员 " 声称取消代理商资格要提供银行回执,平台可以直接将电话转接给银行客服处理该事。正当黄先生准备将一笔 1 万多元的款项转给对方,欲告诉诈骗分子验证码时,民警及时赶到并拦下了黄先生的操作。
" 第一笔款你转账 1 万元,然后骗子又会以各种理由要求转账第二笔、第三笔 …… 金额越来越大,直到掏空事主的荷包。" 劝阻成功后,民警 " 无情揭穿 " 这类诈骗的惯用套路,再三叮嘱黄先生要提高反诈意识,遇到此类可疑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反诈提醒】:
1、接到自称 " 客服 " 的电话时,不必忙于去判断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只需直接与原先的网购平台或店铺的客服取得联系,不要轻易添加陌生 QQ、微信进行所谓的 " 退款 " 操作;
2、快递、物流、电商交易平台、银行等部门,均不会要求当事人离开官方平台进行退款、赔款。绝大多数退款、赔款都从当事人支付的账号中原路返回,不会要求通过扫码、点击链接、提供银行卡卡号、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方式进行退款、赔款。
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红云 通讯员 刘晓菲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