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 月 12 日,2021 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在宁波举办。新快报记者获悉,惠州市在会上签署了《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标志着惠州市正式加入 "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截至目前,广东共有广州、潮州、汕头、江门、阳江、湛江、惠州 7 个城市已加入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早在汉代惠州已参与海上贸易与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持续时间 2000 多年、范围覆盖大半个地球的人类历史活动,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 于 2018 年成立,旨在通过 " 海丝 "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动形成关于 " 海丝 " 跨国文化线路的国内和国际共识,发挥 " 海丝 " 遗产在促进和支持 " 一带一路 " 世界性愿景中的积极作用。
惠州 " 海丝 " 文化底蕴深厚,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城市之一,早在汉代就已参与了海上贸易与交流,历代不绝、传承至今。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参与,全方位地地影响了惠州的社会生活,催生了以东平窑、白马窑为代表的惠州外销瓷器窑场,留下了卫所、烽火台和炮台等丰富的海防文化遗产,滋养了收复东沙岛为代表的海权意识。
惠州市文广旅体局表示,近年来,惠州文化文物部门深入挖掘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价值,持续推进以惠东白马窑址为中心的 " 海丝 " 史迹的保护利用。惠州将以加入 "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 为契机,继续挖掘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潜能,扎实开展白马窑址等 " 海丝 " 史迹的保护和研究,积极参与 " 海丝申遗城市联盟 " 的保护利用、交流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贡献惠州力量。
白马窑是明代重要外销窑场
据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勘探显示,惠东白马窑是广东省迄今为止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场,是广东明代最重要的仿龙泉青瓷窑场,在我国明代海外陶瓷贸易体系中地位重要。" 惠东白马窑因史籍记载几近阙如而长期不被人们所熟识,然而其作为明代广东省的重要窑场,对于明代广东陶瓷考古的研究至关重要。"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长就白马窑明代窑业遗存的发现历程与意义作了简要介绍。
白马窑址群局部航拍图
2019 年 7~11 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马窑及其周边区域进行了文物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主要覆盖白马河、西枝江干流,新发现和并复查相关窑址共计 20 处。2020 年,为厘清白马窑明代窑业遗存的年代及内涵,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白马窑三官坑窑址实施了发掘工作,发掘面积 500 平方米。清理龙窑 2 座,从窑体基本形态看,是明代南方地区典型的分室龙窑结构,共发现窑室 9 个。窑内出土了大量匣钵、垫饼、垫圈、火照等制瓷烧窑工具。其产品以生活用品为主,有碗、盘、盏等,胎体较为厚重,造型规整,纹饰大部分刻划菊瓣纹,有些碗心还模印有 " 清 "" 福 "" 寿 "" 公正 "" 用 " 等字样和多种花卉纹、神兽纹等。
白马窑址群出土瓷碗
刘长指出,白马窑是我国明代重要的外销窑场,亦是广东目前经考古调查、发掘所发现规模最大的窑址群。长期以来,其历史价值被严重低估。2020 年三官坑窑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初步了解了窑址布局、性质和文化内涵,为相关研究、保护、利用、传承和保护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目前,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对三官坑窑址实施第二次发掘工作,着重针对窑业作坊及三号窑炉实施清理,目前已出土了刻划纪年的遗物,将有望明确白马窑的准确年代。
刘长表示,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白马窑产品既能见于现处于大湾区的惠州、广州、香港等地的官署、衙署、居址和墓葬之中,亦可见于东南亚地区,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明代海外贸易的兴盛繁荣之景象,当时参与贸易的货物之中应就有惠东白马窑的产品。
因此,对白马窑明代窑业遗存开展持续的考古工作尤为必要,通过对其深入剖析和研究,将有效填补广东仿龙泉青瓷发现和研究的空白,得以全面了解其扑朔迷离的生产状况、产品特征,同时也将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科学证据。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粤文旅宣 朱奕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