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古稀的刘奶奶一直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子女又不在身边,每次做核酸检测时,西固区清水桥社区副主任杨磊都会提前上门帮助刘奶奶把健康码扫好,搀扶着她去 " 绿色通道 " 排队,快速完成核酸检测后,再将刘奶奶护送回家,慢慢的,刘奶奶一有事,就会想起杨磊。" 下大雨还守在这里帮我们,小姑娘真的很热心。" 刘奶奶嘴角有点颤抖地说。西固城街道清水桥社区充分整合辖区各项资源,吸纳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社工委委员、社区民警、退役军人、辖区党员,在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充分发挥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随处可见的 " 天使白 "" 志愿红 "" 网格蓝 "" 迷彩绿 "" 四色 " 力量闪耀 " 疫 " 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中坚力量。
走进清水桥社区,党委书记魏昊正在忙着安排健康知识宣传的事。" 其实社区一直在做爱国卫生工作,此次成立了社区爱卫会,让这项工作有了更专业的队伍,更清晰的职责。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在防疫知识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病媒生物防制,健康生活方式倡导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成为了疫情防控坚强力量。" 魏昊乘闲暇喝了一口水告诉记者,所谓的 " 白色力量 ",就是依托清水桥社区卫生服务站、区中医院康复分院等医疗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理疗机构专业特产,指导社区一线工作人员科学设置核酸检测点位、正确穿脱防护用品与核酸检测人员信息采集录入等工作,协助社区高质量完成了 5 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次数超 18000 人次。同时,公共卫生委员会借助医疗机构力量,设置爱心通道、移动采样点、上门采样组,为社区行动不便人员、特殊群体及居家监测人员累计上门采样 1000 人次。
李霞退休前是清水桥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她不仅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还主动为检测点提供后勤保障。在核酸检测 " 集结号 " 吹响后的一个个日夜里,大家 " 连轴转 ",没时间吃饭休息已是工作常态。细心的她发现,夜间值守的志愿者们饿了只能吃泡面,于是她便萌生了为大家做晚饭的想法。每天下午 2 点,她便开始准备食材,从清洗到制作,每个环节毫不含糊。晚上 8 点的时候,李霞拖着疲惫的身体将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了每个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的手中。" 这几天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很辛苦,中午晚上忙得连饭都吃不上。我也想尽我所能,让他们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公共卫生委员会迅速组建了一支由市级区级包抓单位干部、辖区党员、热心居民、社会组织成员等 130 人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志愿者积极投身全员核酸检测、小区管控、物资代买、快递代取、卫生清扫等各项工作,处处都能看见 " 红马甲 " 们的身影。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家园,毫不退缩的时候;他们将 370 余份果蔬,50 余份 " 爱心套餐 " 及时送到居家隔离人员及空巢老人、残疾人、困难居民家中的时候;他们为居家健康检测人员开展心理疏导、落实防疫措施又显人文关怀的时候;他们在线上线下发放各类温馨提示、倡议书、通告的时侯 ...... 那一抹鲜艳的 " 志愿红 " 就是 " 红色力量 ",让辖区居民放心、安心的抗 " 疫 " 屏障。
" 蓝色力量 ",更暖民心。清水桥社区将 11 名公共卫生委员会委员划分到 3 个网格,网格员以楼院为单位,依托核酸检测等数据扎实开展居民档案完善工作,采用 " 日联系 " 电话回访、微信视频、预约上门核酸检测、一对一监测重点人员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确保各类数据档案 " 万无一失 "。多次联合蓝天救援队、物业公司对核酸检测点、电梯、单元门、垃圾桶等重点部位 , 定时开展消杀消毒工作。帮助特殊群体采购物资、代取快递 …… 他们既是社区防疫的 " 守门人 ",也是服务百姓生活的 " 贴心人 "。
" 若有战,召必回,作为一名老兵,冲在前面就是一种光荣。" 今年 61 岁的退伍军人张黎明说下这句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而坚定的神情。
" 绿色力量 " 是军人的本色。在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领导下,35 名退役军人积极请战,活跃在防控第一线。他们每天早中晚对辖区商户、小区院落等固定区域巡逻 3 轮次,劝返走亲访友人员,还要排查外地车辆信息,提醒居民注意自我防护,指导商户积极落实 " 两码一测温 " 及防疫一米线、戴口罩的要求,在 2 个卡口点严格按照 " 一查、二看、三测、四扫、五问 " 工作要求,核验出入小区人员信息,教育引导居民减少外出,叫响了 "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 的铮铮誓言。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