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江苏全省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 1850 万,占总人口比重达 21.84%。老年人服务需求巨大,且服务要求多元,如何为他们提供精准化、多样化养老服务?《江苏省 " 十四五 "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 " 规划 ")已经出炉,其中就提到要壮大发展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七个具有高成长性的成长型服务产业。11 月 14 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将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到 " 十四五 " 末,享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老年人服务的比例要达到 18%。与此同时,还将推广社区 " 养老顾问 ",为老年人定制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清单。
鼓励各地探索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建立养老服务时间银行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 十三五 " 时期,江苏推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培育认定省级养老服务业综合发展示范基地 17 家、省级养老服务业创新示范企业 21 家,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 十四五 " 期间,江苏将积极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注重规划好、配置好社区养老服务资源,让江苏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不离开居住环境、不缺少亲情陪伴、不改变生活习惯的 " 原居养老 "。
针对养老服务方面,规划中提到,要深度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鼓励各地探索设置 " 家庭养老床位 " 和建立养老服务 " 时间银行 "。推动养老机构设立政务服务便利化,扩大养老服务多元投入,鼓励社会力量提供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及服务设施,引导境外资本在省内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综合性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机构),推行 " 物业服务 + 养老服务 " 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扎实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开展农村养老服务提升计划,建立村医参与健康养老服务激励机制。
提高智慧养老服务水平,鼓励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形式多样的智慧养老服务应用,共创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产品和服务在江苏省先行先试。加快推动苏州、南通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共同探索建立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到 2025 年,全面打造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 " 全国一流、江苏特色 " 现代养老服务体系。
" 十四五 " 末,江苏老年人接受居家上门服务覆盖率将达 18%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 " 十四五 " 期间,省民政部门将着力从三个方面来发挥好社区平台作用。
首先是完善社区养老设施。推动落实新建和已建成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标准,为社区养老服务预留空间资源。支持社区将养老服务设施低偿或无偿用于普惠型养老服务,根据辖区老年人口和服务半径,构建城市 " 一刻钟 " 居家养老服务圈,让养老服务就近就便可感可及。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品牌化连锁化嵌入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并给予相应财政支持。
同时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设施作用,引进专业服务团队、企业和组织,为辖区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包括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行在内的上门服务。" 十三五 " 期间,江苏已经建成 1.8 万余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000 余个助餐点,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省 15% 的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到 " 十四五 " 末,享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老年人服务的比例要达到 18%。同时,还要进一步推广社区 " 养老顾问 ",为辖区内老年人定制供需匹配、精准个性的居家养老服务清单。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和为老服务方面的阵地作用,强化社区、社会组织、社工 " 三社联动 ",组织老年人走出家门,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娱乐、学习交流活动,为低龄的老人提供相匹配的社区养老服务。
江苏还将继续引导专业化养老服务进社区进家庭。现在养老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机构当中,通过社区平台,使专业化机构、专业人员进入老年人家庭。目前江苏正在大力推进 " 家庭养老床位 " 建设,通过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依托社区把专业养老服务资源引入到老年人家中,满足高龄、失能老人在家接受专业照护需求。这一模式已在全省逐步推广开来,成为江苏养老服务的鲜明特色。
据介绍," 十四五 " 时期江苏将充分发挥社区链接、整合养老服务资源作用,努力构建 " 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 " 的 " 苏适养老 " 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享有 " 身边、家边、周边 " 高质量养老服务。
(编辑 黄媛媛)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