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先不要睡,赶快到楼下集合做核酸!"10 月 19 日凌晨 2 点多,民警挨家挨户敲开雁北街道天庆丽舍小区住户的房门,全体住户连夜做起了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两名住户为阳性。10 月 19 日清晨 8 点,雁北街道天庆丽舍小区调整为中风险区。
兰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发布志愿者招募信息,10 名志愿者积极响应,19 日当天就进入天庆丽舍小区开始了志愿服务工作。94 年出生的刘桓硕就是这 10 名志愿者中的一员。" 当时没有想太多,看到消息就报名出发了。"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刘桓硕这样说。
" 哪里有空缺,我们就补上 "
刘桓硕和其他志愿者们刚入驻天庆丽舍小区,管控就升级了,他们意识到情况并不像想象中乐观,但都很快投入到工作当中。" 第二天会长问我们有没有信心干下去,如果想离开也可以为大家安排,大家没有一个人走。"
每天刘桓硕和同伴按照事先制定好的任务分配表进行工作,几乎 24 小时在岗。由于居家隔离管控,天庆丽舍小区居民出行购物不便,刘桓硕和志愿者们为每家每户送上政府提供的免费三餐。考虑到居民家中物资短缺情况,米、面、油、蔬菜、鸡蛋、牛奶、水果等也纷纷发放到他们手中。有的家中老人患慢性病需要每天服用指定药品,刘桓硕统一做好药品需求清单转达给民警,与小区外志愿者联动共同完成药品的补给。" 我们尽力想办法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
" 民警、医护人员、社区物业工作者连班倒很辛苦,我们就想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助工作。" 刘桓硕做志愿服务这些天,每种工作都接触了一遍:查验记录居民健康出行码变动情况、维护核酸检测现场秩序、派送生活物资、对快递外卖做统一消杀、为居民进行心理疏导与自我防护提醒等。" 哪里有空缺,我们就补上。"
" 值夜班我一个人就够了 "
起初,刘桓硕主要负责 3 号楼和 6 号楼的服务工作,后来又转到 1 号楼。在天庆丽舍小区的所有居民楼中,1 号楼是最特别的一栋。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公布伊始,1 号楼 240 位居民就按照防疫要求前往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11 月 12 日,180 位居民顺利结束集中隔离返回住所。
欢迎条幅、彩色气球、温馨卡片,刘桓硕和社区工作者们早早张罗起欢迎仪式。" 他们隔离了 20 多天,我们都惦记着,现在回来了,我们由衷地高兴。" 一人一册进行信息登记、清点并发放物资,1 号楼居民返家后的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外集中隔离 20 多天,返家后仍需居家隔离观察 7 天,1 号楼居民情绪难免低落。" 很多人跟我们说就想在小区里走一走,我们很理解他们,但为了全小区居民的健康和小区秩序,我们就不断对他们进行劝说疏导。" 关键时期,1 号楼夜里也需要有人在岗值班,刘桓硕第一个申请值夜班," 我是男的,值夜班更方便。"
于是除了白天的日常工作,刘桓硕每天晚上 10 点还会继续值夜班。值班地点在一楼大厅,虽然有电热取暖器,但深夜的冷风依然入骨。当问到为什么不和其他志愿者轮班值夜时,刘桓硕摇摇头:" 最近大家都没有好好睡觉,值夜班我一个人就够了,我们都随身带着通信设备,一有突发情况马上就能联系。"
" 疫情无情,人有情 "
疫情突袭令人猝不及防,刚入驻天庆丽舍小区的时候,刘桓硕和同伴们只简单带了一些洗漱用品,身上还穿着秋装,晚上就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随着兰州初雪的到来,气温一下降到了零下 8 ℃。志愿者们面对的困难除了潜藏危机的新冠病毒,还有难捱的寒冷。
" 居民叔叔阿姨们都很热心肠,把自己家里的羽绒服、保暖衣拿给我们穿,我们很感动,很不好意思。现在我身上这件就是一个叔叔给我的,穿着特别暖和。"
志愿工作细碎繁杂,很多人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吃饭。天庆丽舍小区的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自发在家里煮面、煮鸡蛋,连同一些面包、饼干等一并交到工作人员手中," 你们辛苦啦,多吃些,有需要就告诉我们。" 这样的话语刘桓硕每天都能听到,每一次听都很暖心。" 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一点点事情,真正辛苦的是那些民警和医护工作者,他们在寒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着口罩我们看不清对方的样子,但看到的每一个带笑的眼神,听到的每一句问候、每一句感谢,都是我们继续坚守的底气。" 刘桓硕还说,他会一直在这里,直到解封的那天到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李沛珂
通讯员 任占超 陈皖皖 屈青青 文 / 图
编辑丨周言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