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8 日,中国科学院公布 2021 年新增院士名单。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黄建平、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教授周又和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至此,兰大教师中共有两院院士 22 人。
(黄建平)
黄建平,男,1962 年 11 月出生。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Scientific Reports》《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等杂志编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的主要撰写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首届 "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首届 " 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工作奖 " 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排名第一),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
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
黄建平长期专注于半干旱气候变化研究。扎根西部、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建成了我国半干旱气候观测系统,并使其团队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半干旱气候变化领域首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个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在半干旱气候变化及其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基础性强、影响力高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主要学术贡献:(1)黄建平系统揭示了沙尘气溶胶与云和降水相互作用及其影响西北干旱气候的机理 , 该研究成果荣获 2013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1 项,2012 年度甘肃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1 项;(2)将研究视野从我国西北扩展到全球,发现全球干旱半干旱区是近百年来全球陆地温度增加最显著的地区,揭示了全球半干旱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3)创建和发展了我国半干旱气候的综合观测系统 , 填补了该领域观测匮乏的空白。
(周又和)
周又和,中共党员,1957 年 5 月生于湖北,兰州大学二级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现任兰州大学超导力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力学学报》和《TAML》副主编、《应用数学与力学》中英文版编委、校外 3 个国家级和 7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与学术成就
周又和长期专注于板壳非线性力学,电磁固体力学,智能结构及动力控制,沙尘暴风沙环境力学,超导电磁固体力学,多场耦合非线性力学等研究,开创了多场耦合超导电磁固体力学,拓展了沙尘暴风沙电多场耦合研究,创立了多场强耦合的分场降阶迭代法和求解强非线性问题的通用小波封闭方法等。
独立撰写的《Wavelet Numerical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Nonlinear Problem》作为计算方法的工程应用丛书被 Springer-Nature 出版,撰写的《电磁固体结构力学》(周又和、郑晓静)获国家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独立编著的《理论力学》由高度教育出版社出版,独立撰写的百万字《超导电磁固体力学》(上、下册)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 ( 1/3; 2/2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 ( 7/10 ) 、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项和技术发明一等奖 1 项(均为第一完成人)、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和二等奖 3 项,以及 IEEE 超导委员会授予的 Von Duzer Prize 1 次等;主持的教学项目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
个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全国师德标兵、宝钢全国高校优秀教师特等奖、徐芝纶力学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培养出 7 人获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优青、青拔、全国优博及提名、中国力学优博、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和国际奖励等 16 人次。已主持各类科研项目近 40 项,发表学术论文 400 余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耿睿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