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一轮新冠疫情,兰州市城关区委直属机关工委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在区直机关各部门(单位)迅速启动 " 双报到 " 工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把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了防控的最前沿,把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了防控的主战场。
一时间,一名名党员驻守社区,一个个党员先锋队成立,一面面党旗高高飘扬。区直机关近 400 个基层党组织,4000 多名党员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同街道社区一道设置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全力以赴扎牢疫情防控阻击线。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个党员故事,来体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传递一份温情
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在地图上,每个人都可以清晰看到疫情防控的情况与范围。城关区商务局副局长马兴国和同事们接到一个特殊任务,接收 45 家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赠的各类物资,并及时向封控小区、隔离酒店、街道、社区、卫生防疫站、核酸检测点等一线防控点的工作人员进行发放。
" 平凉市委市政府捐赠 150 吨苹果即将到达,请接收。"10 月 27 日,马兴国接到这样一个电话。
"150 吨,卸货就需要很多人啊 。" 马兴国心里琢磨。他通过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发起志愿者爱心招募活动,短短半小时内共招募志愿者近 200 人。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经过近 6 个小时的装卸、搬运,接收物资全部入库。一批批捐赠物资不断到达,让马兴国只能连轴转,对物资按照不同属性分类后,还要继续及时配送。
凌晨三点钟,整座城市还沉浸在静止中,几乎所有的市民此刻都裹在温暖的被窝里,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物资配送的库房里却灯火通明,马兴国依然在工作着。
此时," 嗡 …… 嗡 …… 嗡 ……",随着手机的几声振动,商务局刘通费劲地睁开了眼睛,强忍着睡意,她走到洗手间用凉水冲了一把脸。
" 云祥小区需要配送早餐,辛苦您尽快安排一下。"
" 天庆丽舍小区也需要配餐,请您统计一下数据。" 刘通打开手机一看,才半夜三点钟,由她负责的配餐点位群里已经有人发起了配餐请求。
" 好的,各位的需求我已收到!大家请放心,早餐会按时送达各位居民的手中。" 刘通快速地在屏幕中敲出了这行字,发送至微信群。
打开电脑,刘通将当天需要配送餐饭的数据输进表格,并按照不同群众的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类。" 清淡饮食、对香菜过敏 ……" 刘通嘴里念叨着,一遍仔细盯着微信群里的数据,把不同人群的需求认真记录下来。
安排完居民早餐,已经是上午六点钟,顾不上再睡会儿的刘通装好自己的电脑,就背起书包急匆匆赶往单位。因为从八点钟开始,她又要开始统计城关区封控小区、隔离酒店居民的午餐需求,等到中午十二点,在居民们吃到热腾腾的午餐时,顾不上饥肠辘辘的刘通,又要开始统计封控点居民的晚餐需求。
94 年出生薛彦雯是刘通的同事,她俩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今年刚刚研究生毕业的薛彦雯,上班刚一个星期就碰见了疫情,在刘通的帮助下,她很快就上手了工作,在城关区商务局办公室里独当一面。
" 守在一线的工作人员更辛苦,我们做的就是保供的工作,只要居民们能吃得好,物资够用,我们的工作就很有成就感啦!" 提到累不累,刘通坦言道," 能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做物资保障工作,我非常有成就感,身为党员,我真的很光荣!"
在城关区商务局里,不论是负责接收捐赠物资、还是负责配送餐饭的党员干部,都连续昼夜不分地加班了 28 天,他们是奋战在物资保障工作中的一个个缩影,用共产党员的初心,在疫情防控一线竖起一面面旗帜。
坚守封控小区
11 月 6 日,兰州市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雪,因为疫情,市民们无法像往年一样踏雪前往黄河边赏景,只能待在暖烘烘的屋子里,趴到窗台上看雪花纷飞。
而此时,城关区城市管理局铁路西村综合行政执法队的 7 名队员正顶着风雪站岗,守护着云祥小区上千名居民的生命安全,雪花扑在他们的军大衣上久不消散,口中呼出的热气与寒气相撞,凝结成雾,挂在护目镜上遮住视线。
从 10 月 19 日开始,云祥小区就被划定为中风险封控区,得知消息后,铁西综合行政执队按照城关区城市管理局党委转发的区委直属机关工委通知要求,立刻成立党员先锋队,配合社区工作人员开展疫情防控。截至目前,先锋队的 7 名队员已经连续无休工作 28 天,累了他们就住在小区外搭的帐篷里凑合着睡,饿了他们就开水泡着方便面随便对付着吃。
夏寅飞是最早参与云祥小区疫情防控的队员之一,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他的妻子也是一名机关干部,突然袭来的疫情让他们做出了同样的驻守选择。" 我是一块砖,一颗钉子,我就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夏寅飞目光炯炯,谈到前来驻守的原因时精神满满," 没有大家哪里来的小家,我和妻子应该坚守在一线。"
" 我今年 55 岁,有 12 年的参军经历,所以我的身体素质好,能抗得住冻,也能守护好居民的安全!" 韩西庆在 7 名队员中年纪最大,大家劝他在家休息,不要去战疫一线。固执的韩西庆却没有听从,反而第一时间赶到云祥小区值守点,28 天时间里,他甚至比年轻队员更有冲劲。
" 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陈超是铁路西村综合行政执法队党员先锋队中,唯一一名不是党员的队员。在投身云祥小区抗疫工作的 20 多天时间里,他完成的任务不比其他 6 名党员少。全市党员干部舍生忘死,奋战在阻击疫情一线的场景深深感染了陈超,于是,他也选择了昼夜不分地坚守在岗位。陈超说:" 这些老党员很让人感动,我也要入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夏寅飞、韩西庆、陈超只是铁路西村综合行政执法队党员先锋队 7 名队员的缩影。维持小区居民按照秩序做核酸,协助社区连夜布置核酸检测场所,帮助其他志愿者搬运抗疫物资 …… 辛苦劳累的工作,一坚持就是 28 天,他们没有怨言,只有坚守,再坚守。
" 群众的生命安全大于一切!"7 名队员说道。他们的辛苦劳累被周围的居民深深记在心里,11 月 6 日飘着雪,是今年兰州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以来最冷的一天,住在云祥小区对面的几位居民为 7 名队员送来姜汤,温热的姜汤汇为暖流,驱走了初冬的寒冷。
兰新市场 " 四老汉 "
" 立正。"
" 稍息。" 在瑞德摩尔,总会看到几位满头华发,脸上布满皱纹的老队员列队的场景。这几位老队员全是 "60" 后,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们为 " 四老汉 "。在战疫一线,他们没有退缩,用勇敢无畏诠释着一名老共产党员、老兵、老市场监管干部的铮铮誓言。
" 老党。你休息一下。" 嘉峪关路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周伟再三叮嘱。
" 没事,你放心。我掌握着。" 老党笑着说,拍拍自己的身体。
党峰涛,1962 年 1 月出生,1980 年 9 月大学生参军入伍,1983 年 11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 年部队转业,在单位里,同志们亲切地唤他 " 老党 "。
新冠疫情突袭金城,老党找到周伟说:" 我虽然快退休了,但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 走进办公室,老党熟练地穿上制式棉衣,走街串巷徒步巡查疫情防控风险点。" 我是党的人,我还姓党。" 他总是笑着回答。
吴颖,出生于 1963 年。面对疫情,他十几天 " 连轴转 ",在核酸采集点引导群众、维持秩序,在市场内巡查、及时劝导关停非必要群聚营业场所 …… 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会儿。吴颖走路时腰椎有些弯曲,脸也常被冻得发红,但吴颖总说:"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疫情不退,我不离岗 "。
张九军,今年 58 岁,1982 年 10 月参军入伍,1987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 年 8 月转业。在单位,张进军对年轻人说,疫情当前,难免有些人会钻空子,所以我们更要主动出击,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非法购进、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维持市场秩序,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我是快退休了,但这个时候我必须要顶上去。" 张九军总是说。
吕书凯,出生于 1967 年,1987 年 11 月参军入伍,1993 年 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 年 11 月转业。在第一轮核酸采时,医护人员人手紧缺,采样工作进展缓慢,上完夜班仍在所里备勤的吕书凯知道情况后,急得喊道:" 我是军医,我可以!"
同时,嘉峪关路市场监督管理所按照城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转发的区委直属机关工委通知要求,充分发挥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干部为骨干,成立党员先锋队和退伍军人突击队,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和带头性,发挥退伍军人奉献精神和持续奋战精神。
" 服务命令、听从指挥、无怨无悔、无畏无惧、必将战胜疫情。" 每次集合时的宣言,是嘉峪关路市场监督管理所全体队员的心声。
战疫 " 云夫妻 "
杨帆是兰州市城关区总工会的一名组织员,也是一名有着 9 年党龄的党员。爱人马则崇是嘉峪关路街道排洪南路的社区书记。
还记得 10 月 20 日凌晨两点多,马则崇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睡得迷迷糊糊的杨帆强撑起眼皮,看见马则崇边接电话边收拾,看他匆忙的样子,杨帆心里也跟着紧张起来,问了句怎么了,他说有事,这会儿要到区上开会,说罢,便出了门。
一早,看到自己单位工作群领导的指示,杨帆才知道疫情发生在了家门口。从那晚匆匆忙忙开会开始,马则崇就吃住在社区,再没回过家。兰州的冬天很冷,杨帆就准备好马则崇日常需要的生活物品、保暖衣物和降压药找跑腿捎过去,希望这些能够化为 " 铠甲 ",替她守护好马则崇。
疫情形势严峻,防控任务繁重,他们连续很多天都见不上面,日常最多的就是抽点时间发个微信,开一小会儿视频,说说孩子的成长,互道平安和关心,就这样,彻底成了 " 云夫妻 "。
说来也巧,就在疫情突发的这两天,宝贝突然会走路了,一摇一晃地在地上走着,像个小鸭子一样,很可爱。杨帆赶紧拿起手机记录下孩子的成长发给马则崇看,打算一起分享喜悦,可十几个小时过去了,马则崇一直没有回复微信。
后来杨帆才知道,那晚他们开会到凌晨,会后连夜设置 3 个核酸采样点,支帐篷、搬桌子、贴标语、设置一米线和警戒线 …… 过了整整一天,马则崇才打视频过来,说想抱抱孩子,一周没见,竟错过了孩子关键的成长时刻。看着孩子跌跌撞撞地边走边笑,视频那头的马则崇哭了,这也是杨帆第一次看见他哭,杨帆想彼时的他心里应该有不舍、有思念、有喜悦吧。
第一次大规模核酸检测时,杨帆单位落实城关区委直属机关工委要求,落实 " 双报到 " 工作,杨帆驻守到草场街街道草场街社区。在统筹安排下,杨帆主要负责协助草场街辖区内西大院、兰晶厂家属院、希望花园、民百家属楼等老旧小区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本着帮忙不添乱、援手不缺位的原则,志愿者们纷纷上岗。" 请从这边入口进,从那边出口出 "" 大家站在一米线上往后退,保持距离 "" 请准备好健康码,爷爷奶奶准备好身份证 "" 我来帮您申请健康码 ……" 耐心提醒居民有序排队,仔细做好志愿服务,杨帆和同事们一连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
除此之外,按照区委区政府 " 整楼带出、整楼带回 " 的要求,按照单元次序,杨帆和几个志愿者依次上楼用扩音喇叭引导居民到院子里做核酸检测,确保检测现场不扎堆、不聚集,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对不方便出门和健康码非绿码的居民,杨帆和志愿者也会积极登记汇总,及时上报社区。
工作再累都是小事,只要能够在兰州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做点贡献,杨帆觉得付出就是值得的!孩子这么大正是最难带、最费力的时候,所以这段时间,非常感谢公婆全力支持他们的工作,帮着照看孩子。杨帆说,也许今后回想时,彼此一起奋战在战疫一线的这段经历,会是一件非常难忘、有意义的事。
后记:
人们常说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每一个党员,都是奋战在战疫一线全体勇士们的缩影。当国家需要冲锋陷阵,他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面党旗,都是一种力量,一种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行动宣言,汇集着金城兰州战胜疫情的强大信念。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见习记者 唐瑞 文 / 图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